共擠膜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共擠膜性能評估:關鍵測試方法與綜合考量
引言:多層復合材料的核心驗證
共擠膜,作為一種通過共擠出工藝將兩種或多種不同特性的聚合物材料在熔融狀態下復合而成的多層薄膜,因其可靈活設計各層功能、綜合性能優異、成本效益良好等優勢,在食品包裝、醫藥包裝、農業覆蓋、工業保護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為確保其滿足最終產品的性能要求、法規符合性及使用安全性,系統、科學、全面的測試評估至關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共擠膜測試的核心項目、方法及其意義。
一、基礎物理與機械性能測試:薄膜的“筋骨”
這些測試評估薄膜的基本強度、韌性和耐用性,是其能否承受加工、運輸和使用過程中應力的基礎。
-
厚度均勻性:
- 目的: 確保薄膜各部位的厚度符合規格要求且分布均勻,這對阻隔性、機械強度和熱封性能等有直接影響。
- 方法: 使用接觸式或非接觸式測厚儀(如千分尺、激光測厚儀)在薄膜的橫向(TD)和縱向(MD)多個點進行測量,計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標準差。
- 標準: ASTM D6988, ISO 4593。
-
拉伸性能:
- 目的: 測定薄膜在拉伸力作用下的強度(拉伸強度)、延伸能力(斷裂伸長率)和抵抗變形的能力(彈性模量)。
- 方法: 將標準尺寸的啞鈴狀或條狀試樣在材料試驗機上以恒定速度拉伸至斷裂,記錄力-位移曲線。
- 標準: ASTM D882, ISO 527-3。
-
撕裂強度:
- 目的: 評估薄膜抵抗撕裂擴展的能力,對于包裝袋的開封性和抗破損性很重要。
- 方法: 埃爾曼多夫撕裂法(測定已切口的試樣撕裂所需的力)或褲型撕裂法(測定引發和擴展撕裂所需的力)。
- 標準: ASTM D1922 (埃爾曼多夫), ASTM D1938 (褲型), ISO 6383。
-
沖擊強度:
- 目的: 評價薄膜在高速沖擊負荷作用下的韌性或抗穿刺能力。
- 方法:
- 落鏢沖擊: 測量一定重量的鏢頭從不同高度自由落下穿透薄膜所需的最低能量(或特定能量下的穿透率)。
- 擺錘沖擊: 測量擺錘沖擊穿透薄膜試樣所消耗的能量。
- 標準: ASTM D1709 (落鏢), ASTM D3420 (擺錘), ISO 7765。
-
摩擦系數:
- 目的: 測定薄膜表面與自身或其他材料(如金屬輥)之間的靜摩擦系數和動摩擦系數,影響薄膜在包裝機上的運行性能(如開口性、輸送順暢性)。
- 方法: 使用摩擦系數儀,滑塊法或平面法。
- 標準: ASTM D1894, ISO 8295。
二、阻隔性能測試:守護內容物的“屏障”
這是共擠膜的核心功能之一,直接關系到內容物的保質期、風味保持和安全。
-
水蒸氣透過率:
- 目的: 測量單位面積薄膜在特定溫濕度條件下,單位時間內透過的水蒸氣的質量。評估其防潮能力。
- 方法: 杯式法(重量法)、紅外傳感器法、電解傳感器法等。
- 標準: ASTM E96, ISO 2528 (杯式法), ASTM F1249 (紅外法), ISO 15106-3 (電解法)。
-
氣體透過率:
- 目的: 測量氧氣、二氧化碳、氮氣等特定氣體在單位面積薄膜上,在特定溫濕度條件下的透過速率。對食品保鮮、氣調包裝尤為關鍵。
- 方法: 壓差法、等壓法(庫侖計法)。
- 標準: ASTM D1434 (壓差法 - 實驗室常用), ASTM D3985, ISO 15105-1 (壓差法), ASTM F2622, ISO 15106-2 (庫侖計法 - 更精確快速)。
三、熱封性能測試:包裝完整性的“紐帶”
熱封質量決定了包裝的密封性和防泄漏能力。
-
熱封強度:
- 目的: 測量兩個熱封面在封合后,將其剝離所需的力(N/15mm或類似單位)。
- 方法: 使用熱封試驗機在設定的溫度、壓力、時間下封合試樣,然后在材料試驗機上以恒定速度進行T型剝離或拉伸剝離。
- 標準: ASTM F2029, ASTM F88。
-
熱粘強度:
- 目的: 評估薄膜在熱封后尚未完全冷卻時,其封口抵抗內容物沖擊或內部壓力而破裂的能力。這對高速包裝線至關重要。
- 方法: 熱封后立即或在極短時間內,對封口施加沖擊或拉伸力,測量破壞時的強度。
- 標準: ASTM F1921。
-
熱封溫度窗口:
- 目的: 確定能夠獲得合格熱封強度的溫度范圍。窗口越寬,工藝越容易控制。
- 方法: 在不同溫度下(固定壓力和時間)進行熱封,測試其熱封強度,繪制強度-溫度曲線。
四、光學性能測試:外觀與功能的“窗口”
影響產品展示效果和某些功能性(如農膜的透光性)。
-
光澤度:
- 目的: 測量薄膜表面鏡面反射光的能力,影響外觀質感。
- 方法: 光澤度儀在特定角度(如45°或60°)測量。
- 標準: ASTM D2457, ISO 2813。
-
霧度與透光率:
- 目的:
- 霧度: 測量入射光穿過薄膜時發生散射(偏離入射方向)的程度,導致模糊感。
- 透光率: 測量入射光穿過薄膜的百分比,表示透明程度。
- 方法: 霧度儀/透光率儀。
- 標準: ASTM D1003, ISO 13468, ISO 14782。
- 目的:
五、化學安全與衛生性能測試:安全使用的“基石”
尤其對于食品、藥品接觸材料必不可少。
-
總體遷移量:
- 目的: 測定在模擬使用條件下,從包裝材料遷移到食品模擬物中的非揮發性物質的總量。
- 方法: 將薄膜試樣在規定條件下(溫度、時間)與指定的食品模擬物(如蒸餾水、3%乙酸、10%乙醇、橄欖油等)接觸,蒸發模擬物并稱量殘留物。
- 標準: 歐盟(EU) No 10/2011, GB 31604.8 (中國), FDA相關指南。
-
特定遷移量:
- 目的: 針對已知的、有潛在健康風險的特定物質(如單體、添加劑、重金屬等),測定其遷移到食品模擬物中的量。
- 方法: 使用高靈敏度儀器(如GC-MS, HPLC, ICP-MS)對食品模擬物中的目標物質進行定量分析。
- 標準: 遵循特定物質的遷移限量規定(如(EU) No 10/2011中的SML)。
-
溶劑殘留量:
- 目的: 測定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有機溶劑在薄膜中的殘留量(如用于印刷、復合的溶劑)。
- 方法: 頂空進樣氣相色譜法。
- 標準: GB/T 10004, YBB相關標準。
六、其他重要測試項目
- 表面潤濕張力: 評估薄膜表面對油墨、膠粘劑的附著力。常用達因筆或達因液測試(ASTM D2578)。
- 熱收縮率: 評估薄膜在受熱時的尺寸變化(MD/TD方向),對熱收縮包裝和標簽應用重要(ASTM D2732)。
- 耐候老化: 評估薄膜在光照、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作用下的耐久性(如氙燈老化ASTM D4459)。
- 層間剝離強度: 評估共擠膜各層之間的粘合力(ASTM F904)。
- 密封完整性(泄漏測試): 評估包裝袋的整體密封性(如染料滲透法、真空衰減法、高壓放電法等)。
:系統評估與綜合應用
共擠膜的測試是一個多維度、系統性的工程。沒有任何單一測試能全面表征其性能。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共擠膜的具體應用場景(如包裝何種產品、加工方式、儲存運輸條件)、法規要求(如食品接觸材料法規)以及客戶的具體規格書,科學地選擇和組合上述測試項目,制定完整的測試方案。通過嚴謹的測試數據,可以:
- 驗證設計: 確保共擠膜結構設計(材質選擇、厚度配比)達到預期功能。
- 控制質量: 監控生產工藝的穩定性和產品的一致性。
- 保障安全: 滿足相關法規對化學遷移和衛生的要求。
- 優化工藝: 指導熱封、印刷、復合等后續加工參數的設定。
- 解決問題: 分析失效原因,改進產品性能。
因此,深入理解共擠膜測試的原理、方法及其意義,對于材料供應商、包裝制造商和終端用戶都至關重要,是確保共擠膜發揮最佳性能、保障產品安全與質量的關鍵環節。隨著材料技術和應用需求的不斷發展,新的測試方法和標準也將持續涌現,推動共擠膜性能評估體系不斷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