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圈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密封圈測試:保障可靠密封的關鍵環節
引言:小部件,大責任
密封圈,看似不起眼的環形部件,卻在現代工業與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汽車引擎的平穩運轉到液壓系統的精準控制,從家用電器的高效工作到航天設備的極端環境適應,其密封性能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設備的安全、效率與壽命。因此,建立一套科學、全面、嚴格的密封圈測試體系,是確保密封可靠性的核心保障。
一、 物理性能測試:基礎屬性的基石
物理性能是密封圈最基本、最直接的評估維度,為后續的化學和功能測試奠定基礎。
-
尺寸與外觀檢查:
- 目的: 確保密封圈符合設計圖紙的精確要求,避免因尺寸偏差導致安裝困難或密封失效。
- 內容: 精確測量內徑、外徑、截面直徑(線徑)、高度、同心度等關鍵尺寸;檢查表面是否有毛刺、飛邊、裂紋、氣泡、雜質、凹痕、劃傷等缺陷。
- 方法: 使用精密卡尺、投影儀、光學測量儀等工具進行測量;通過目視或借助放大鏡進行外觀檢查。
-
硬度測試:
- 目的: 硬度影響密封圈的壓縮變形能力、回彈性和耐磨性。不同應用場景對硬度要求不同。
- 方法: 通常采用邵氏硬度計(A型或D型,取決于材料軟硬程度)測量。將壓針垂直壓入密封圈平整表面,讀取瞬時或規定時間后的硬度值。
-
拉伸性能測試:
- 目的: 評估材料的強度、彈性和韌性。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和定伸應力是關鍵指標。
- 內容:
- 拉伸強度: 試樣拉伸至斷裂時承受的最大應力。
- 斷裂伸長率: 試樣斷裂時的伸長量與原長的百分比,反映材料的延展性。
- 定伸應力: 材料達到規定伸長率(如100%、200%)時所需的應力。
- 方法: 使用萬能材料試驗機,將啞鈴狀或環狀試樣進行拉伸直至斷裂。
-
壓縮永久變形測試:
- 目的: 模擬密封圈長期處于壓縮狀態后的回彈恢復能力。這是預測密封圈使用壽命和密封持久性的關鍵指標。
- 方法: 將密封圈試樣在特定溫度下壓縮至規定高度(通常為原始高度的75%或80%),保持規定時間(如24小時、70小時等)。卸載后,在規定時間內(如30分鐘)測量其厚度的恢復情況,計算永久變形百分比。值越低,表明材料彈性保持能力越好。
二、 化學相容性與老化測試:對抗環境的挑戰
密封圈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各種介質(油、水、化學試劑等)和處于特定環境(高溫、低溫、臭氧、光照),其耐受能力至關重要。
-
耐液體性能測試(體積變化與硬度變化):
- 目的: 評估密封圈在特定介質中浸泡后的溶脹、收縮或硬化程度,以及物理性能的變化。
- 內容: 測量浸泡前后試樣的體積變化百分比和硬度變化值。
- 方法: 將試樣完全浸入規定溫度的液體介質中,保持規定時間(如24小時、70小時等)。取出后擦干,測量體積變化(通常通過排水法)和硬度變化。體積變化率過大(過度溶脹或收縮)和硬度顯著變化(變軟或變硬)都可能導致密封失效。
-
熱空氣老化測試:
- 目的: 評估密封圈在高溫空氣環境中長期使用后的性能保持能力(主要是物理性能)。
- 內容: 測量老化前后試樣的硬度變化、拉伸強度變化率和斷裂伸長率變化率。
- 方法: 將試樣放入規定溫度(如70°C, 100°C, 125°C等)的熱老化箱中,保持規定時間(如24小時、72小時、168小時等)。取出后在標準環境下調節,再測試其物理性能。
-
耐臭氧老化測試:
- 目的: 評估密封圈(尤其是含不飽和鍵的橡膠如NBR)抵抗臭氧侵蝕的能力,臭氧會導致橡膠表面產生龜裂。
- 方法: 將試樣在拉伸狀態下(通常拉伸20%)置于含有一定濃度臭氧的環境(如50pphm)中,在規定溫度下保持規定時間。觀察試樣表面是否出現裂紋及其嚴重程度。
三、 功能性能測試:模擬實際工況的表現
功能測試更直接地模擬密封圈在真實工作環境中的行為,驗證其密封效能。
-
密封性能測試:
- 目的: 最核心的測試,直接驗證密封圈在規定工況下防止介質泄漏的能力。
- 方法:
- 靜態密封測試: 將密封圈安裝在測試工裝上,施加規定壓力(預緊力),向密封腔內注入測試介質(氣態或液態),加壓至規定值,保壓規定時間,監測壓力降或泄漏量(如氣泡法、壓降法、流量計法)。
- 動態密封測試: 模擬密封圈在運動狀態下的密封性能(如旋轉密封、往復密封)。測試臺架模擬實際運動(轉速、行程、頻率),同時施加介質壓力,監測泄漏量。測試通常在規定溫度和介質下進行。
-
摩擦與磨損測試:
- 目的: 對于動態密封(如活塞桿密封、旋轉軸密封),摩擦系數影響能耗和發熱,磨損量影響密封壽命。
- 方法: 使用摩擦磨損試驗機,讓密封圈試樣與對磨材料在特定載荷、速度、介質和溫度下進行往復或旋轉運動,測量摩擦力矩或摩擦系數,并評估磨損量(如質量損失、尺寸變化)。
-
低溫性能測試:
- 目的: 評估密封圈在低溫下的柔韌性和密封能力,防止低溫脆化導致密封失效。
- 方法:
- 低溫壓縮永久變形: 在低溫下進行壓縮永久變形測試。
- 低溫回縮測試(TR測試): 將試樣在低溫下壓縮或拉伸,觀察其回縮速度和程度(如GB/T 7758)。
- 低溫密封性測試: 在低溫環境中進行靜態或動態密封測試。
-
高壓擠出測試(抗擠出測試):
- 目的: 評估密封圈在高壓下抵抗被擠入配合間隙的能力,防止密封失效。
- 方法: 將密封圈安裝在具有特定間隙的測試工裝中,施加極高壓力(遠高于工作壓力)的介質,保持規定時間,觀察密封圈是否發生擠出變形或破壞。
四、 壽命評估與加速試驗:預測使用時長
密封圈的實際使用壽命可能長達數年甚至十幾年,直接測試耗時耗力。加速試驗是關鍵手段。
-
加速老化壽命試驗:
- 原理: 利用高溫下材料老化反應速率加快的原理(遵循阿倫尼烏斯方程),在高于實際使用溫度的環境下進行老化測試,通過性能衰減數據推算出在正常工作溫度下的使用壽命。
- 方法: 選擇多個更高的老化溫度點,在每個溫度點下測試不同老化時間后的關鍵性能(如壓縮永久變形、拉伸強度保持率等),建立性能-時間-溫度關系模型,外推至工作溫度下的壽命。
-
加速介質壽命試驗:
- 原理: 提高介質溫度、壓力或濃度,加速介質對密封材料的侵蝕作用。
- 方法: 在強化介質條件下進行耐液體測試或密封性能測試,監測性能衰減速率,用以預測在正常工況下的使用壽命。
:構建完善的測試體系是可靠密封的基石
密封圈雖小,其性能的優劣卻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套涵蓋物理性能、化學相容性、功能表現及壽命預測的完整測試體系,是確保密封圈在復雜多變的應用環境中長期可靠工作的根本保障。通過嚴謹的測試篩選合格材料、驗證設計合理性、監控生產質量,并科學預測產品壽命,能夠有效規避泄漏風險,提升設備運行的安全性與經濟性,為現代工業的穩定高效運轉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撐。持續的測試技術發展與標準完善,也將不斷推動密封技術向更可靠、更耐久、更適應苛刻環境的方向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