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電膠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導電膠測試:核心性能指標與評估方法
前言:連接世界的“隱形橋梁”
在現代電子工業的精密舞臺上,導電膠扮演著至關重要的“隱形橋梁”角色。它不同于傳統的焊接工藝,通過膠粘方式實現元器件間的可靠電連接與機械固定,尤其適用于熱敏感元件、微型化封裝以及柔性電路等場景。要確保這座“橋梁”穩固可靠,對其進行全面、科學的測試至關重要。本文將系統性地探討導電膠的核心性能測試方法與評估標準。
一、導電膠材料特性概述
導電膠是一種功能性高分子復合材料,主要由以下成分構成:
- 聚合物基體: 通常為環氧樹脂、硅橡膠、聚氨酯或丙烯酸酯等,提供粘接性、機械強度和環境防護。
- 導電填料: 賦予導電性的關鍵,常用銀粉(Ag)、銅粉(Cu)、鎳粉(Ni)、碳納米管(CNTs)、石墨烯等。銀粉因優異的導電性和抗氧化性成為最主流的選擇。
- 添加劑: 如固化劑、促進劑、偶聯劑、稀釋劑、穩定劑等,用于調節固化過程、改善工藝性、增強界面結合或穩定性。
其導電機制主要為導電粒子相互接觸形成導電通路(滲流理論)。性能不僅取決于填料本身,更與填料的形貌、尺寸分布、填充量、在基體中的分散均勻性以及基體-填料界面狀態密切相關。
二、核心性能測試指標與方法
對導電膠的性能評估需從電學性能、機械性能、工藝性能及長期可靠性等多個維度進行。
-
1. 電學性能測試
- 體積電阻率: 衡量材料本體導電能力的核心指標。常用四探針法測量,避免接觸電阻干擾。測試固化后膠層的電阻值和幾何尺寸(厚度、截面積),計算得出。高性能導電膠的體積電阻率通常在 10^{-4}到 10^{-3} Ω·cm 范圍。
- 接觸電阻/界面電阻: 評估導電膠與被連接件(如芯片焊盤、PCB焊盤)之間的電連接質量。常用開爾文四線法測量特定連接結構的電阻值。低且穩定的接觸電阻是關鍵。
- 電導率隨時間/溫度變化: 考察電性能穩定性。在高溫(如85°C, 125°C)或溫度循環條件下長時間測試電阻變化率。
-
2. 機械性能測試
- 粘接強度: 衡量膠層與被粘物界面結合力及膠層內聚強度的核心指標。常用測試方法:
- 拉伸剪切強度: 最常用標準(如ASTM D1002),將兩片搭接的金屬試片拉伸至破壞,計算單位面積的破壞力。
- 剝離強度: (如90°或180°剝離, ASTM D903, D6862)評估膠層抵抗分層的能力,對柔性應用尤其重要。
- 芯片剪切/拉伸強度: (如JEDEC JESD22-B109, B117)直接模擬SMT元器件在PCB上的粘接強度。
- 硬度: (如邵氏硬度)反映固化后膠層的軟硬程度,影響應力緩沖能力。
- 模量: 表征材料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影響連接點的應力分布。
- 粘接強度: 衡量膠層與被粘物界面結合力及膠層內聚強度的核心指標。常用測試方法:
-
3. 工藝性能測試
- 粘度與流變性: 影響點膠、印刷(鋼網/絲?。?、噴涂等工藝的難易程度和成型質量。常用旋轉粘度計或錐板粘度計測量。
- 觸變性: 材料在剪切力作用下粘度降低,停止后恢復的特性。良好的觸變性利于點膠/印刷時流暢出膠且成型后不易坍塌。
- 儲存期: 未固化膠體在規定儲存條件下保持可用性的時間。
- 適用期: 混合后的雙組分膠或暴露在環境中的單組分膠保持可操作性的時間。
- 固化特性: 包括固化時間(表干、實干)和固化溫度曲線(DSC測量)。影響生產效率和能耗。
- 塌落/潤濕性: 評估點膠/印刷后膠點/膠線的形狀保持能力和對被粘表面的鋪展覆蓋能力。
-
4. 熱性能與可靠性測試
- 玻璃化轉變溫度: 膠層從玻璃態轉變為橡膠態的溫度點。影響高溫下的機械性能和尺寸穩定性(通常用DMA或DSC測量)。
- 熱膨脹系數: 膠層受熱時的膨脹程度。需要盡量與被連接材料匹配以減少熱應力。
- 熱導率: 對于一些兼具導熱需求的導電膠(導電導熱膠),熱導率也是重要指標(常用激光閃射法測量)。
- 長期可靠性測試:
- 高溫高濕老化: (如85°C/85%RH, JESD22-A101)評估濕熱環境對電、機械性能和界面結合的影響,加速絕緣劣化和電化學遷移風險。
- 溫度循環: (如-55°C to 125°C, JESD22-A104)評估膠層及連接界面抵抗反復熱應力沖擊的能力,檢查分層、開裂、電阻漂移。
- 高溫存儲: (如150°C)評估高溫長期暴露下的性能退化。
- 電流負載測試: 評估在持續通電條件下的溫升、電阻變化及可能的電遷移現象。
- 耐化學性: 評估抵抗清洗劑、助焊劑殘留、汗液等化學物質侵蝕的能力。
三、常見失效模式及測試關注點
導電膠連接可能出現的失效模式,決定了測試的重點方向:
- 電阻顯著增大或開路:
- 原因: 導電網絡破壞(填料沉降/聚集、固化收縮應力拉斷通路)、界面分層、電化學遷移、填料氧化(如銅粉)、熱降解。
- 測試關注: 初始體積/接觸電阻、高溫高濕老化測試、溫度循環測試、電流負載測試、微觀形貌觀察(SEM)。
- 粘接失效(界面或內聚破壞):
- 原因: 界面污染或潤濕不良、固化不充分、環境老化(濕熱)、應力過大、CTE失配、機械沖擊。
- 測試關注: 初始粘接強度測試(拉伸剪切、剝離)、高溫高濕老化后強度測試、溫度循環后強度測試、界面分析(如紅外光譜、掃描電鏡EDS)。
- 分層/開裂:
- 原因: 固化應力、熱應力(CTE失配)、機械應力、環境老化導致界面弱化或膠層脆化、固化不良或氣泡殘留。
- 測試關注: 溫度循環測試(結合C-SAM聲學掃描顯微鏡檢查分層)、高溫存儲測試、彎曲測試(柔性應用)、模量/玻璃化轉變溫度。
- 電遷移:
- 原因: 在高濕度和電場作用下,金屬離子(主要是銀離子)沿濕氣路徑遷移,導致短路或漏電失效。
- 測試關注: 高溫高濕偏壓測試(THB)、絕緣電阻測試、材料成分設計(填料包覆、添加劑抑制遷移)。
四、測試標準與規范
為確保測試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行業廣泛采用一系列國際和國家標準:
- 電學性能: ASTM B193 (電導率), IPC-TM-650 2.5.5.1 (表面電阻), JESD22-A102 (電遷移評估)。
- 機械性能: ASTM D1002 (拉伸剪切), ASTM D903 / D6862 (剝離), JESD22-B109 / B117 (芯片剪切/拉伸), ISO 868 (邵氏硬度)。
- 工藝性能: ASTM D2556 (粘度), ASTM D1337 (觸變指數), IPC-TM-650 2.4.45 (塌落)。
- 可靠性: JESD22-A101 (高溫高濕), JESD22-A104 (溫度循環), JESD22-A103 (高溫存儲), IPC-9701/JESD22-B111 (機械沖擊/跌落測試)。
:科學測試保障連接可靠
導電膠作為精密電子互連的關鍵材料,其性能優劣直接影響產品的功能、壽命和可靠性。通過系統性地開展涵蓋電學性能、機械強度、工藝特性和長期可靠性的全面測試,并結合關鍵失效模式分析,能夠深入理解材料的特性邊界,篩選出滿足特定應用需求的優質導電膠產品,并有效預測其在服役條件下的表現。嚴格的標準化測試不僅是質量控制的核心手段,更是推動導電膠技術進步和拓展其應用領域的重要基石。在電子設備持續向微型化、柔性化、高密度和高可靠性發展的趨勢下,對導電膠測試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