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風柜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排風柜性能檢測詳細內容(重點:檢測項目)
排風柜是實驗室安全的關鍵設備,其有效運行依賴于定期、規范的性能檢測。檢測依據國際或地區通行標準(如ASHRAE 110, EN 14175等),旨在客觀評估其控制有害物質的能力。檢測項目是核心內容,主要包括:
核心檢測項目
-
面風速測試 (Face Velocity Test)
- 目的: 測量排風柜操作開口斷面上的平均風速,評估其捕獲污染物的基本能力。
- 方法: 在操作開口平面(通常處于標準工作高度,如50cm開口)上,按標準要求布置網格點(如間距150mm)。使用經校準的熱線風速儀或葉輪風速儀在每點測量風速。
- 判定: 計算所有測量點的算術平均值。主流標準通常要求平均面風速在0.3 m/s - 0.6 m/s (或0.5 m/s +/- 20%) 范圍內為典型可接受值(具體值需參照當地法規及應用場景)。
-
面風速均勻性測試 (Face Velocity Uniformity)
- 目的: 評估操作開口斷面上風速分布的均勻性,避免局部渦流或泄漏風險。
- 方法: 在面風速測試的同時,記錄各網格點的測量值。
- 判定: 計算所有測量點的相對標準偏差 (RSD) 或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異。標準通常要求各點風速應在平均值的±20%或±0.1 m/s范圍內(取較嚴格者),且無明顯死區(風速過低)或噴射區(風速過高)。
-
煙霧示蹤測試 (Smoke Test / Visual Containment Test)
- 目的: 直觀評估排風柜在操作區域及周邊對污染物氣流的控制能力(“包容性”)。
- 方法: 使用煙霧發生器(如干冰、專用發煙管)產生可視煙霧流。在排風柜內不同高度、不同深度(包括靠近操作開口邊緣),以及可能在操作者站立位置前下方,按標準規定的位置和方式釋放煙霧。觀察煙霧流是否順暢、無溢出地被吸入排風柜內部。
- 判定: 在所有規定測試位置釋放煙霧時,煙霧應清晰可見地被穩定吸入排風柜后部,無溢出、回流或在操作者呼吸帶區域滯留的現象。
-
示蹤氣體測試 (Tracer Gas Containment Test)
- 目的: 定量評估排風柜對模擬污染物的泄漏程度,提供比煙霧測試更客觀精確的包容性數據。
- 方法:
- 在排風柜內標準位置(通常是操作區域中心,一定高度)持續釋放低濃度、安全的示蹤氣體(如SF?)。
- 在操作者呼吸帶位置(通常操作開口外邊緣中央,距離開口面約15cm,高度約1.5m)使用氣體檢測儀采樣。
- 測量柜內釋放濃度 (C_in) 和呼吸帶處采樣濃度 (C_out)。
- 判定: 計算泄漏率或控制濃度指標(如ASHRAE 110中的AI值 - Airflow Indicator Value)。例如,AI值 ≤ 0.05 ppm (SF?) 或泄漏率 ≤ 0.001% 常被視為良好控制的標準(具體限值依據采用的標準)。
-
交叉氣流影響測試 (Cross Draft Test)
- 目的: 評估實驗室環境氣流(如送風、人員走動、門窗開啟引起的擾動)對排風柜性能的影響。
- 方法:
- 方法一: 在實驗室正常運行狀態下進行煙霧示蹤測試,觀察環境氣流是否干擾柜內煙霧的正常流向或導致溢出。
- 方法二: 在示蹤氣體測試期間,人為模擬典型環境擾動(如人員緩慢經過排風柜前方特定距離),測量呼吸帶處示蹤氣體濃度的波動。
- 判定: 在存在典型環境擾動時,排風柜應能維持對煙霧或示蹤氣體的有效控制,無明顯溢出或濃度顯著升高。
-
開口高度測試 (Sash Position Sensitivity)
- 目的: 評估排風柜在不同操作開口高度(視窗開度)下的性能穩定性。
- 方法: 在多個代表性的視窗開度(如全開、常用高度、半開、最小開度)下,重復進行面風速測試(及可能的面風速均勻性測試)。
- 判定: 在所有測試的開度下,平均面風速均應維持在規定的可接受范圍內(如0.3 - 0.6 m/s),且無明顯劇烈波動。
輔助功能檢查項目
-
報警系統測試 (Alarm Testing - 如配備)
- 目的: 驗證低風速報警或其他安全報警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 方法: 人為降低排風柜排風量(或面風速),觸發報警條件。
- 判定: 報警裝置(聲、光)應在規定時間內被可靠觸發。
-
聯鎖裝置檢查 (Interlock Testing - 如配備)
- 目的: 驗證排風柜與關聯系統(如補風系統、實驗室壓力控制)的聯鎖功能是否正常。
- 方法: 操作排風柜視窗或開關排風柜,觀察關聯系統是否正確響應。
- 判定: 聯鎖動作應符合設計要求(如排風柜開啟時補風開啟/實驗室負壓增加等)。
可選檢測項目 (依據需求或標準)
-
聲級測試 (Noise Level Test)
- 目的: 評估排風柜運行時產生的噪音水平。
- 方法: 在操作者位置附近(如操作開口前方1米,地面高度1.5米)使用聲級計測量A計權聲壓級。
- 判定: 噪音水平通常要求低于可接受限值(如55-65 dBA,具體依據實驗室環境標準)。
-
照度測試 (Illuminance Test)
- 目的: 評估排風柜內部工作面的光照條件。
- 方法: 在柜內工作面(通常距視窗內表面約60cm深度)布置多個點,使用照度計測量照度值。
- 判定: 平均照度通常要求達到規定標準(如500 lux),且無明顯陰影。
重要前提條件
- 排風柜狀態: 檢測應在排風柜清潔、無雜物、輔助設備(如插座、水龍頭)關閉或處于典型使用狀態、視窗處于標準高度下進行。
- 實驗室環境: 實驗室的送排風系統應處于正常運行狀態,門窗狀態符合標準要求(通常關閉),盡量減少人員活動等干擾氣流。
- 校準設備: 所有使用的檢測儀器(風速儀、氣體檢測儀、聲級計、照度計等)均應在有效校準期內。
總結:
嚴謹的排風柜性能檢測是保障實驗室人員安全與實驗環境可靠性的基石。上述檢測項目系統性地評估了排風柜的關鍵性能參數,特別是面風速、均勻性、污染物包容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定期執行完整、規范的檢測并保存記錄,是確保排風柜持續有效運行不可或缺的環節。任何檢測結果不符合標準要求,均表明排風柜需要進行維護、調試或深入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