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提取檢測
發布時間:2025-07-18 21:07:16- 點擊數: - 關鍵詞:RNA提取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RNA提取與檢測技術全流程解析
一、技術原理與核心挑戰
核糖核酸(RNA)是基因表達的關鍵載體,其提取與檢測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基石。該過程面臨核心挑戰:無處不在的RNA酶(RNase)。這類酶活性極強,能迅速降解RNA分子。此外,RNA自身的不穩定性也對操作的時效性和環境控制提出高要求。
二、標準操作流程詳解
-
樣本前處理:
- 組織樣本: 快速取材后投入液氮速凍或專用保存液,避免RNA降解。研磨需在液氮或低溫環境下進行,確保充分勻漿。
- 細胞樣本: 胰酶消化后立即裂解或離心收集細胞沉淀,快速進入裂解步驟。
- 血液樣本: 通常使用含抗凝劑的采血管,需盡快分離目標細胞(如白細胞)或血漿/血清,并加入裂解液。
-
細胞裂解:
- 使用強變性裂解液(常含異硫氰酸胍、苯酚、SDS等成分),高效破壞細胞結構,釋放核酸并使RNase失活。
- 關鍵點: 裂解需快速、徹底,確保樣本與裂解液充分混勻。
-
核酸分離:
- 有機溶劑萃取法(如Trizol法): 加入氯仿等有機溶劑離心分層,RNA選擇性進入上層水相,DNA和蛋白質位于中間層及下層有機相。
- 硅膠膜吸附法(離心柱法): 裂解液經特定條件(如高鹽、乙醇存在)處理后,RNA特異地結合到硅膠膜上,后續通過洗滌去除雜質。此法操作簡便,應用廣泛。
- 磁珠法: 表面修飾的磁珠在特定緩沖條件下特異吸附RNA,利用磁場實現分離和洗滌,適合自動化高通量提取。
-
RNA純化:
- 徹底去除殘留的蛋白質、基因組DNA(gDNA)、鹽離子、有機溶劑等雜質。
- DNase處理: 通常在純化過程中或純化后加入無RNase的DNase酶,消化殘留的gDNA,這對后續RT-qPCR等應用至關重要。
- 洗滌: 使用不同濃度的乙醇緩沖液清洗吸附材料(硅膠膜或磁珠),去除雜質。
- 干燥(離心柱法): 離心去除殘留乙醇。
- 洗脫: 使用無RNase水或低鹽緩沖液將純化的RNA從吸附材料上洗脫下來。
-
濃度與純度測定: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原理: 利用核酸在260nm波長處有特征吸收峰。
- 操作: 取少量RNA溶液,使用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計測量OD260值。
- 計算濃度: RNA濃度 (ng/µL) ≈ OD260值 × 40 × 稀釋倍數。
- 評估純度:
- OD260/OD280比值: 反映蛋白質污染程度。純凈RNA比值約為1.8-2.1。低于1.8提示蛋白質殘留;高于2.1可能提示殘留異硫氰酸胍或苯酚。
- OD260/OD230比值: 反映小分子雜質(如鹽離子、胍鹽、EDTA、酚、乙醇等)污染程度。純凈RNA比值應大于2.0。低比值提示需進一步純化。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完整性評估:
- 瓊脂糖凝膠電泳:
- 原理: 基于分子量大小分離核酸。
- 操作: 取適量RNA與上樣緩沖液混合,點樣于含核酸染料的瓊脂糖凝膠(通常1-2%)上,進行電泳。
- 結果判讀:
- 真核生物總RNA: 應清晰可見28S rRNA和18S rRNA兩條主帶,28S條帶亮度約為18S的1.5-2倍。條帶應銳利,無拖尾現象。5S rRNA及tRNA條帶通常較弱。
- 完整性指標: 28S/18S比值接近2:1是完整RNA的標志。出現smear(涂抹)或主帶缺失/變弱提示降解。
- 優點: 直觀,成本低。
- 缺點: 靈敏度有限,需樣本量相對較多,EB染料有毒性(可選用安全染料)。
- 微流控芯片電泳(如Bioanalyzer, TapeStation):
- 原理: 自動化微流控芯片技術結合熒光檢測。
- 操作: 將少量RNA樣本與染料、標記物、上樣緩沖液混合,注入芯片孔道,儀器自動完成電泳、檢測和數據分析。
- 結果輸出:
- 電泳圖: 顯示rRNA峰圖(真核樣本)。
- RNA完整值: 根據峰圖計算出的數值化指標(如RIN, RQI, DIN等),范圍通常1-10,數值越高代表完整性越好(如RIN > 7通常認為質量良好)。
- 濃度估算。
- 優點: 靈敏度高,樣本用量少(ng級),自動化,提供客觀的RIN值,通量較高。
- 缺點: 儀器和耗材成本高。
- 瓊脂糖凝膠電泳:
三、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 低得率:
- 樣本起始量不足。
- 裂解不充分(組織未磨碎,細胞未完全裂解)。
- 結合/吸附效率低(離心柱或磁珠問題,裂解液/結合液比例不當)。
- 洗滌過程中RNA丟失(過度洗滌)。
- 洗脫不充分(洗脫液體積過小、次數少或未充分接觸)。
- 純度差(OD260/280低):
- 蛋白質污染(裂解不徹底,洗滌不充分)。
- 樣本本身富含蛋白/多糖/脂質(如植物、脂肪組織、血液)。
- 分光光度計測量誤差(溶液pH值影響極大,低濃度樣本誤差大)。
- 純度差(OD260/230低):
- 鹽離子殘留(洗滌不充分,未按要求使用乙醇)。
- 胍鹽、酚、乙醇等有機溶劑殘留(洗滌不充分,干燥不徹底)。
- 碳水化合物或胍鹽污染。
- RNA降解:
- 樣本離體后未及時處理或保存不當。
- 操作過程中RNase污染(環境、器皿、試劑、手)。
- 裂解液效力不足或失效。
- 操作溫度過高(未在冰上操作)。
- gDNA殘留:
- DNase消化效率低(酶失活、反應條件不當、含抑制物)。
- DNase消化后未完全去除或滅活。
四、關鍵注意事項
- 嚴防RNase污染:
- 全程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勤換。
- 使用無RNase的專用耗材(離心管、槍頭等)。
- 實驗臺面、移液器表面定期用專用RNase清除劑或稀釋的次氯酸鈉溶液擦拭。
- 配制溶液使用無RNase的水(如經DEPC處理并高壓滅菌的超純水)。
- 盡可能在低溫(冰上)操作。
- 樣本新鮮度: 離體樣本應盡快處理或投入穩定化試劑/液氮中。
- 試劑與耗材質量: 確保使用合格且未過期的試劑耗材。
- 操作規范: 嚴格遵循所選方法的操作規程。
- 儀器校準: 定期校準分光光度計、離心機等儀器。
- 結果判讀: 結合濃度、純度比值和完整性評估(電泳或RIN值)綜合判斷RNA質量是否適合下游應用。
成功的RNA提取與檢測是獲得可靠分子生物學數據的前提。理解原理、優化流程、嚴格防控RNase污染、規范操作并準確解讀檢測結果,是獲得高質量RNA的關鍵。研究者應根據樣本類型、下游應用需求和實驗室條件,選擇最適合的提取與檢測方法。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