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重金屬檢測:守護健康與環境安全的重要防線
重金屬是指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屬元素,如鉛(Pb)、鎘(Cd)、汞(Hg)、砷(As)、鉻(Cr)等。這些元素在自然環境中難以降解,可通過工業廢水排放、農業化肥濫用、電子廢棄物處理不當等途徑進入土壤、水源和食物鏈,最終在生物體內積累。長期接觸低劑量重金屬會導致神經系統損傷、肝腎功能障礙、生殖系統異常,甚至引發癌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因重金屬污染導致的健康問題超過100萬例。因此,重金屬檢測在食品安全、環境監測、工業生產及醫療健康等領域中,成為保障公眾安全的核心手段。
鉛(Pb)檢測:兒童健康的隱形殺手
鉛污染主要來源于含鉛涂料、蓄電池制造、化妝品及汽車尾氣。鉛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進入人體,與血紅蛋白結合后引發貧血,并干擾兒童神經系統發育,導致智商下降。國際食品法典(CODEX)規定,嬰幼兒食品中鉛含量不得超過0.01mg/kg。檢測中常采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GFAAS),靈敏度可達ppb級,精準識別食品、玩具中的微量鉛殘留。
鎘(Cd)檢測:土壤污染的紅色警報
鎘在電鍍工業、磷肥生產和煙草燃燒中大量釋放,其生物半衰期長達10-30年。日本“痛痛病”事件即因鎘污染導致骨骼軟化、腎功能衰竭。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明確要求大米中鎘含量≤0.2mg/kg。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可同時檢測多種元素,適用于土壤、水體和農產品的批量篩查,檢出限低至0.01μg/L。
汞(Hg)檢測:水俁病的元兇追蹤
汞及其化合物廣泛應用于溫度計、補牙材料和燃煤工業,甲基汞通過水生生物富集可引發不可逆神經損傷。冷蒸氣原子熒光光譜法(CV-AFS)專門用于汞檢測,能有效區分無機汞與有機汞形態。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22),汞含量需嚴格控制在0.001mg/L以下,而深海魚類中的汞監控更是食品安全重點。
砷(As)檢測:隱形致癌物的精準捕捉
砷污染常見于礦產開采、殺蟲劑使用和地下水滲透。無機砷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列為Ⅰ類致癌物,與皮膚癌、肺癌密切相關。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光譜法(HG-AAS)可實現砷的形態分析,準確測定稻米、海產品中的有毒砷形態。我國規定稻谷中無機砷含量不得超過0.2mg/kg,飲用水標準設定為0.01mg/L。
鉻(Cr)檢測:工業排放的關鍵指標
鉻在皮革鞣制、金屬加工中廣泛使用,其中六價鉻(Cr??)毒性比三價鉻高100倍,可引發DNA損傷。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能特異性檢測六價鉻,廣泛應用于電鍍廢水、土壤及大氣顆粒物監測。歐盟REACH法規要求皮革制品六價鉻含量<3mg/kg,而我國《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規定總鉻限值為1.5mg/L。
重金屬檢測需根據應用場景選擇檢測方法,如X射線熒光光譜法(XRF)適用于現場快速篩查,而ICP-MS則用于實驗室精密分析。通過建立從源頭到終端的全鏈條檢測體系,結合大數據預警平臺,可有效阻斷重金屬暴露風險,為構建健康生態環境提供科學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