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桂林米粉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桂林米粉》檢測項目解析
隨著桂林米粉產業規模擴大和品牌價值提升,廣西壯族自治區于2021年正式實施《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桂林米粉》(DBS45/ 050-2021)。該標準針對傳統鮮濕米粉從原料選擇到成品檢測的全過程提出明確要求,其中檢測環節作為質量把控的核心抓手,包含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三大類共14項關鍵檢測項目,構建起桂林米粉特色食品的安全防護網。
核心檢測項目體系
一、感官品質檢測
要求檢測人員通過視覺、嗅覺、觸覺等感官手段,對米粉的色澤(乳白或米黃)、形態(條狀完整度)、氣味(自然米香)、口感(爽滑彈韌)進行專業評定,禁止出現霉斑、酸敗等異?,F象。該項檢測需配置恒溫恒濕實驗室,配備專業感官評價小組。
二、理化指標檢測
1. 水分含量:采用烘箱干燥法,要求鮮濕米粉≤72%,干米粉≤14%
2. 酸度檢測:通過酸堿滴定判定是否發生變質,限定值≤4.0mL/10g
3. 斷條率測試:機械振動篩分法檢測斷條比例,鮮濕米粉≤10%
4. 熟化度檢測:碘顯色法測定淀粉糊化度≥85%
三、微生物安全檢測
配備生物安全柜和微生物培養設備,嚴格檢測菌落總數(n=5,c=2,m=10?,M=10?)、大腸菌群(n=5,c=1,m=10,M=102)、沙門氏菌(0/25g)及金黃色葡萄球菌(0/25g)等致病菌指標,檢測方法參照GB 4789系列標準。
特色檢測技術要求
針對桂林米粉特有的"三避"工藝(避光、避風、避鐵器),標準特別增加金屬殘留檢測,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鐵離子含量≤30mg/kg。同時要求檢測機構具備米粉專用檢測設備,包括米粉彈性測試儀、蒸煮損失率測定裝置等特色儀器。
通過這14項檢測指標的嚴格執行,桂林米粉地方標準不僅保障了傳統風味,更將產品合格率從標準實施前的86.3%提升至98.6%,為打造百億米粉產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生產企業需定期送檢并保留2年檢測記錄,市場監管部門每年開展不低于200批次的專項抽檢,共同守護"桂林米粉"的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