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分散性檢測的核心原理
- 物理穩定性:通過觀察材料在不同時間、溫度或外力下的分層情況。
- 化學穩定性:分析分散介質中各組分的相互作用是否導致聚集或沉淀。
- 流變學特性:通過黏度、剪切應力等參數評估分散體系的穩定性。
二、抗分散性檢測的核心項目
1. 懸浮穩定性測試
- 檢測目標:評估固體顆粒在液體中的懸浮能力。
- 檢測方法:
- 靜置分層法:將樣品置于量筒中靜置特定時間(如24小時),測量上層清液高度與總體積的比值。
- 離心加速法:通過離心機加速分層過程,測定離心后沉淀物的體積占比。
- 關鍵參數:分層速率、沉淀量、懸浮層均勻性。
2. 沉降速率測定
- 檢測目標:量化顆粒在介質中的下沉速度。
- 檢測方法:
- 激光粒度分析儀:實時監測顆粒粒徑分布變化,推算沉降速率。
- 重力沉降法:通過斯托克斯定律(Stokes' Law)計算顆粒沉降速度。
- 適用對象:納米材料、膠體溶液、漿料等。
3. 分散均勻性評價
- 檢測目標:驗證材料中各組分的分布均一性。
- 檢測方法:
- 顯微鏡觀察:采用光學/電子顯微鏡直接觀測顆粒分散狀態。
- 電導率/濁度檢測:通過電導率儀或濁度計測定不同區域樣品的電導率或透光率差異。
- 標準要求:需滿足ISO 14887《分散體系樣品制備方法》等規范。
4. 動態剪切穩定性測試
- 檢測目標:模擬材料在機械剪切力下的抗分散能力。
- 檢測方法:
- 旋轉黏度計:施加不同剪切速率,測定黏度變化曲線。
- 高速攪拌試驗:通過攪拌機對樣品進行高速剪切,觀察是否發生絮凝或沉降。
- 應用場景:混凝土泵送劑、潤滑油添加劑等。
5. 溫度循環穩定性測試
- 檢測目標:驗證材料在溫度波動下的穩定性。
- 檢測方法:
- 高低溫交變試驗箱:將樣品在高溫(如60℃)和低溫(如-10℃)間循環處理,檢測外觀及性能變化。
- 關鍵指標:相分離溫度、熱儲存穩定性。
6. 化學兼容性測試
- 檢測目標:評估分散介質與添加劑的化學相容性。
- 檢測方法:
- pH值測試:監測分散體系的pH值變化是否引發絮凝。
- 電解質穩定性試驗:加入不同濃度的鹽類(如NaCl),觀察是否破壞分散狀態。
- 典型應用:水處理藥劑、染料分散液。
三、常用檢測標準與設備
- 國際標準:
- ASTM D4187(激光粒度法測定顆粒分散性)
- ISO 13320(顆粒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
- 國內標準:
- GB/T 8077《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
- HG/T 4768《水性涂料分散穩定性測定方法》
- 核心設備:
- 激光粒度分析儀、離心機、流變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等。
四、抗分散性檢測的應用價值
- 優化配方設計:通過檢測結果調整分散劑種類或濃度,提升材料穩定性。
- 質量控制:確保生產批次符合抗分散性標準,避免因分層導致產品失效。
- 延長使用壽命:在涂料、膠黏劑等領域,良好的抗分散性可延緩分層,延長儲存期。
- 節能降耗:減少因材料失效導致的返工和浪費。
五、
上一篇:滲透高度比檢測下一篇:粗骨料振實密度及空隙率試驗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264
221
200
208
204
207
218
211
222
223
209
208
213
211
203
201
215
206
213
209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