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測項目核心內容
-
- 目的:去除水分對質量的干擾。
- 方法:烘箱105±5℃恒溫干燥至恒重(間隔2小時稱量,質量變化≤0.1%)。
- 適用標準:如GB/T 14684-2022(建筑用砂)、ASTM C29/C29M(骨料)等。
-
- 規則形狀樣品:使用游標卡尺測量尺寸(長、寬、高),計算幾何體積(如混凝土試塊)。
- 不規則/顆粒狀樣品:容量瓶法或量筒置換法(液體介質需與樣品無反應,如煤油)。
- 粉末/細顆粒:振實密度儀測定振實體積(需規定振實次數與頻率)。
-
- 精度要求:天平精度至少為0.01g,依據樣品總量調整(如大體積骨料需用0.1%精度天平)。
- 環境控制:稱量需在干燥環境中進行,避免吸潮。
-
- 公式:干表觀密度(ρ)= 干燥質量(g) / 體積(cm³)→ 單位g/cm³或kg/m³。
- 重復性:至少3次平行試驗,偏差≤2%取平均值。
二、關鍵儀器與材料
- 烘箱:溫控±2℃,帶強制通風。
- 體積測量工具:量筒(精度±1mL)、振實密度儀、激光粒度儀(輔助顆粒分析)。
- 液體介質:煤油、乙醇(需測定密度校正體積)。
- 輔助工具:毛刷(清除表面松散顆粒)、干燥器(防吸潮)。
三、檢測注意事項
- 樣品代表性:四分法縮分取樣,避免偏析(尤其顆粒混合物)。
- 振實條件:振實次數(如300次)與高度需按標準統一,對比松散密度時可省略。
- 液體置換法誤差控制:
- 液面讀數需平視彎月面底部。
- 介質溫度和密度需記錄(公式校正:V實際=V讀數×ρ介質/ρ水)。
- 溫度影響:高溫樣品冷卻至室溫稱量,防止熱脹冷縮導致體積誤差。
四、與其他密度指標的區別
- 堆積密度:含顆粒間空隙(如砂堆自然傾倒狀態)。
- 真密度:排除所有孔隙(用氦氣置換法測定)。
- 應用差異:干表觀密度用于計算材料孔隙率(如陶瓷燒結程度),堆積密度影響包裝與運輸成本。
五、數據應用示例
-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干表觀密度結合吸水率評估骨料質量。
- 催化劑載體檢測:密度變化反映活性成分負載均勻性。
- 質量控制標準:如陶粒≤500kg/m³屬輕質材料,用于保溫建材。
上一篇:抗滲性試驗檢測下一篇:砂的表觀密度(簡易法)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264
221
200
208
204
207
218
210
221
222
209
208
213
211
203
201
215
205
212
209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