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檢測
發布時間:2025-08-18 10:07:22- 點擊數: - 關鍵詞: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血液制品檢測:核心檢測項目與質量控制體系
一、安全性檢測:病原體和傳染性物質的篩查
-
- 常規必檢項目:乙型肝炎病毒(H)、丙型肝炎病毒(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1/2)及梅毒螺旋體。
- 核酸檢測(NAT):通過PCR技術直接檢測病毒核酸,顯著縮短HIV/H/HCV的窗口期(傳統抗體檢測需數周,NAT可縮短至7-10天)。
- 新興病毒篩查:如西尼羅河病毒、寨卡病毒及新冠病毒(SARS-CoV-2),需根據疫情動態調整檢測策略。
-
- 采用培養法、革蘭氏染色或分子檢測技術,確保制品無微生物污染。
- 重點針對血漿分餾過程中可能引入的污染環節(如低溫乙醇法)。
-
- 朊病毒(如克雅氏病病原體):通過ELISA檢測異常朊蛋白(PrP^Sc^),盡管發生率極低,但在部分國家納入篩查范圍。
二、質量檢測:理化與生物學特性分析
-
- 蛋白質含量與純度: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分析主成分(如白蛋白純度需≥96%)。
- 雜質檢測:包括乙醇殘留、宿主DNA殘留(≤100pg/劑量)、內毒素(鱟試劑法,限值≤0.5EU/mL)。
- 穩定性測試:pH值、滲透壓、熱穩定性(加速破壞試驗驗證儲存條件)。
-
- 凝血因子類:通過凝血時間測定(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評估效價。
- 免疫球蛋白:中和試驗或ELISA法測定抗體效價(如抗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 白蛋白:膠體滲透壓測定驗證擴容功能。
-
- 薄膜過濾法結合培養檢測無菌性。
- 家兔熱原試驗或單核細胞激活試驗(MAT)檢測致熱物質。
三、生產過程控制:從原料到成品的全程監控
-
- 供漿員須通過健康問卷、體格檢查及血清學檢測,單袋血漿需經“兩次檢測法”(不同批試劑復檢)。
- 混合血漿庫(MPP)的核酸檢測陰性后方可投料生產。
-
- 病毒滅活/去除工藝驗證:如巴氏消毒(60℃孵育10小時)、低pH孵育、納米過濾等步驟需證明可降低病毒載量≥4 log。
- 層析工藝監控:確保目標蛋白回收率及雜質去除率達標。
-
- 玻璃瓶或塑料容器的相容性測試(如重金屬析出、蛋白質吸附)。
- 冷鏈運輸驗證(如凍干制品需在2-8℃保存,避免反復凍融)。
四、法規與標準:國內外監管要求
-
- WHO《血液制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
- 美國FDA要求:21 CFR 610系列條款規定檢測項目及放行標準。
-
- 《中國藥典》2020年版三部:明確血液制品各品種檢測項及限度。
- 國家藥監局(NMPA)要求:原料血漿須100%核酸檢測,成品需批簽發。
五、發展趨勢:技術創新與精準檢測
-
- 質譜技術檢測蛋白質修飾(如糖基化影響免疫球蛋白半衰期)。
- 宏基因組測序(mNGS)篩查未知病原體。
-
- 微流控芯片整合核酸提取與擴增,30分鐘內完成H/HCV/HIV三聯檢。
- 生物傳感器實時監測生產過程中的微生物污染。
-
- 基于患者HLA分型的抗凝血因子抗體風險預測(如凝血因子VIII抑制劑)。
結語
上一篇:磷酸一銨、磷酸二胺檢測下一篇:餾分燃料(汽油、柴油)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74
167
162
194
141
166
174
164
149
151
193
181
177
174
185
193
182
175
171
170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