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粉溶解性檢測的核心項目
1. 物理化學指標
-
- 定義:衡量乳粉在水中完全溶解的能力,通常以離心后未溶解殘留物的百分比表示。
- 檢測方法:
- 依據國標《GB 5413.29-2010 乳和乳制品溶解度的測定》進行。
- 步驟:將乳粉與溫水(40~50℃)混合,離心后稱量沉淀物,計算溶解度。
- 意義:直接反映乳粉的溶解性能,數值越低表示溶解性越好。
-
- 定義:乳粉顆粒表面被水潤濕的速度和時間。
- 檢測方法:
- 記錄乳粉傾倒至水面后完全下沉所需時間(通常≤15秒為優質)。
- 意義:潤濕性差會導致結塊,影響后續溶解。
-
- 定義:乳粉在水中分散為均勻懸浮液的能力。
- 檢測方法:
- 使用攪拌裝置模擬沖調過程,觀察顆粒分散均勻度。
- 意義:分散性差可能導致沉淀或分層。
-
- 定義:沖調后靜置一段時間(如1小時)底部沉淀物的質量。
- 檢測方法:過濾法或重量法測定。
- 意義:判斷乳粉是否存在過度受熱或蛋白質變性。
-
- 定義:乳粉顆粒的粒徑分布(如D50、D90)。
- 檢測方法:激光粒度儀測定。
- 意義:顆粒過細易飛揚,過粗則溶解緩慢;理想范圍為50~150μm。
2. 微生物指標(間接影響溶解性)
-
- 檢測方法:水分活度儀測定。
- 意義:Aw過高可能導致乳粉吸濕結塊,影響溶解性。
-
- 檢測方法:依據《GB 4789.2-2016》進行菌落總數測定。
- 意義:腐敗微生物代謝產物可能改變乳粉物理結構。
3. 感官評價
- 沖調液外觀:觀察溶液是否均勻、有無懸浮顆粒或油圈。
- 口感與氣味:評估是否有未溶解顆粒導致的砂礫感或異味。
- 色澤:與標準液對比,判斷是否因美拉德反應導致褐變(影響溶解度)。
二、檢測方法的關鍵步驟
- 樣品預處理:恒溫恒濕環境下平衡樣品,避免環境干擾。
- 溫度控制:沖調水溫需根據產品類型調整(如全脂乳粉建議50℃,高蛋白配方乳粉需更高溫度)。
- 標準化操作:攪拌速度、時間、離心參數(如3000 rpm,5分鐘)需嚴格統一。
三、影響乳粉溶解性的關鍵因素
- 原料乳質量:
- 蛋白質變性、脂肪氧化會降低溶解性。
- 乳清蛋白與酪蛋白比例影響熱穩定性。
- 加工工藝:
- 噴霧干燥溫度過高導致顆粒表面硬化(“玻璃化”現象)。
- 附聚工藝可改善顆粒結構,提升分散性。
- 儲存條件:
- 高溫高濕環境導致乳糖結晶或蛋白質吸濕結塊。
四、注意事項
- 檢測前需確認乳粉類型(如全脂、脫脂、配方乳粉),因其溶解特性差異較大。
- 對比檢測時需使用同一批次樣品,減少原料波動影響。
- 國際方法參考(如IDF標準、AOAC 990.20)可提高結果可比性。
五、
上一篇:氘代磺胺鄰二甲氧嘧啶檢測下一篇:土壤CEC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262
220
199
207
200
205
215
208
215
220
207
206
211
208
200
198
213
202
211
206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