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中小碎米率檢測方法及關鍵檢測項目分析
一、引言
二、小碎米率檢測的意義
- 質量分級依據:碎米含量是大米定級的核心指標(如一級粳米碎米率≤10%)。
- 加工工藝優化:檢測結果可反饋至礱谷、碾米等工序,減少過度加工。
- 貿易合規性:符合國家及國際標準(如ISO 7301),保障市場流通。
三、核心檢測項目與操作流程
1. 樣品制備
- 分樣方法:采用四分法或電動分樣器,確保樣品代表性(≥1kg)。
- 預處理:去除雜質(如糠粉、稻殼),調節水分至14%以下,防止碎米粘連。
2. 儀器設備
- 檢驗篩:配備直徑1.0mm和2.0mm的金屬篩層(符合GB/T 5507標準)。
- 天平:精度0.01g,定期校準。
- 輔助工具:軟毛刷、計時器、樣品盤。
3. 檢測步驟
-
- 將樣品倒入疊放的2.0mm篩(上層)和1.0mm篩(下層)。
- 水平旋轉篩體(每分鐘110-120轉),持續5分鐘。
- 收集2.0mm篩上物中的碎米(長度<完整米粒3/4)。
-
- 將上述碎米再次過1.0mm篩,剔除細小顆粒(如米糠)。
- 稱量留存于1.0mm篩上的碎米質量(精確至0.01g)。
4. 結果計算
- 示例:試樣500g,測得小碎米22.5g,則碎米率=4.5%。
四、檢測關鍵控制點
-
- 確保篩分軌跡為水平圓周運動,避免垂直震動導致碎米破碎。
- 篩分時間不足或超時可能分別導致篩不透或樣品磨損。
-
- 溫度15-25℃,濕度≤70%,防止靜電吸附碎米。
- 實驗室需避風,減少氣流干擾。
-
- 分樣不均:建議使用旋轉式分樣器減少人為誤差。
- 篩孔堵塞:每批次檢測后需用軟刷清潔篩面,定期用投影儀校驗篩孔尺寸。
五、新技術應用與標準更新
- 圖像識別技術:采用高分辨率CCD相機結合AI算法(如YOLO模型),實現碎米自動分類,精度達±0.3%。
- 近紅外光譜(NIRS):快速無損檢測,適用于生產線在線監測。
- 標準動態:GB/T 1354-2018新增“互混率”指標,需同步關注碎米與異品種米的交叉影響。
六、
- GB/T 1354-2018 大米
- ISO 7301:2011 Rice specification
- 張偉等. 基于機器視覺的大米碎米檢測系統[J]. 農業工程學報,2020.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263
221
199
207
201
206
216
208
216
221
208
207
211
208
201
199
213
203
211
206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