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實時熒光PCR檢測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IBRV)及其檢測的重要性
牛傳染性鼻氣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IBR)是由牛皰疹病毒1型(Bovine Herpesvirus 1, BoHV-1)引起的高度傳染性疾病,對養牛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該病毒可通過呼吸道、生殖道及接觸傳播,導致牛群出現發熱、呼吸道癥狀、流產及產奶量下降等問題。由于IBRV感染具有潛伏期長、易復發等特點,快速、準確的實驗室檢測是防控疫情、凈化牛群的關鍵手段。近年來,實時熒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術憑借其高靈敏度、特異性及快速性,成為該病毒檢測的首選方法。
檢測項目
實時熒光PCR檢測的主要目標是針對IBRV的特定基因序列進行核酸擴增與定量分析。檢測項目通常包括:
1. 病毒核酸定性檢測:確認樣本中是否存在IBRV特異性DNA。
2. 靶基因定量分析(如gB或gD基因):評估病毒載量,輔助判斷感染階段及預后。
3. 病毒分型檢測(如區分野毒株與疫苗株):為流行病學調查和疫苗選擇提供依據。
檢測儀器
實時熒光PCR檢測需配備以下核心儀器:
- 實時熒光PCR儀:如ABI 7500、Roche LightCycler 480等,用于核酸擴增與熒光信號實時監測。
- 核酸提取設備: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如Qiagen QIAcube)或手動提取試劑盒。
- 離心機與微量分光光度計:用于樣本預處理及核酸純度/濃度檢測。
- 生物安全柜:確保實驗過程的無污染操作。
檢測方法
檢測流程遵循以下步驟:
1. 樣本采集:采集鼻拭子、眼拭子、流產胎兒組織或精液等,低溫保存并運輸。
2. 核酸提取:使用商業化試劑盒提取病毒DNA,避免抑制劑干擾。
3. 引物與探針設計:針對IBRV保守區(如gB基因)設計特異性引物及熒光標記探針。
4. PCR擴增:設置反應體系(含Taq酶、dNTPs、緩沖液等),運行預設擴增程序(通常為95℃預變性,隨后40個循環的變性-退火-延伸)。
5. 結果分析:通過Ct值(閾值循環數)判定陽性結果,并利用標準曲線進行定量分析。
檢測標準
檢測需符合以下國內外標準與指南:
- 國家標準:GB/T 35911-2018《動物疫病診斷技術規范》中關于病毒核酸檢測的要求。
- 行業標準:農業農村部《牛傳染性鼻氣管炎診斷技術》NY/T 574-2016。
- 國際參考:OIE《陸生動物診斷試驗與疫苗手冊》中IBRV分子檢測章節。
- 質量控制:實驗需設置陽性對照(含IBRV靶序列的質粒)、陰性對照(無模板對照)及內參基因(如β-actin),確保檢測特異性與重復性。
實時熒光PCR技術為IBRV的早期診斷和精準防控提供了高效工具。通過標準化操作流程、嚴格質控及儀器校準,可顯著提升檢測結果的可靠性,為牛群健康管理及疫病凈化提供科學依據。實驗室需定期參加能力驗證,并關注病毒基因變異對檢測的影響,確保方法的持續適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