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造血器官壞死檢疫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流行性造血器官壞死檢疫檢測概述
流行性造血器官壞死(Epizootic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EHN)是一種由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病毒引起的烈性水生動物傳染病,主要危害冷水魚類,尤其是虹鱒、銀鮭等經濟魚種。該病以造血組織(如脾臟、腎臟)的廣泛壞死為特征,具有高致死率和快速傳播性,對水產養殖業造成嚴重威脅。因此,檢疫檢測是防控EHN的核心環節,需通過科學方法對病原進行精準識別,并結合檢測儀器和標準化流程實現早期預警與防控。
檢測項目
EHN檢疫檢測的核心項目包括:
1. 病原體檢測: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如PCR)直接檢測病毒核酸;
2. 組織病理學檢查:觀察脾臟、腎臟等組織的細胞病理變化;
3. 血清學檢測:利用ELISA或免疫熒光技術檢測病毒抗體;
4. 病毒分離培養:通過細胞培養法分離病毒并驗證其致病性。
檢測儀器
檢測過程中需使用多種精密儀器:
- PCR儀:用于病毒核酸的擴增與檢測;
- 熒光顯微鏡:觀察免疫熒光標記的病毒抗原;
- 超低溫冰箱(-80℃):保存病毒樣本與試劑;
- 酶標儀:配合ELISA技術進行抗體定量分析;
- 組織切片機:用于制備病理學檢查樣本。
檢測方法
1. 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針對EHNV特異性基因(如MCP基因)設計引物,通過擴增曲線和Ct值判定病毒載量,靈敏度可達102拷貝/μL;
2. 免疫組織化學法(IHC):使用抗EHNV單克隆抗體標記感染組織,可視化病毒分布;
3. 病毒分離培養法:將病魚組織勻漿接種于BF-2細胞系,觀察細胞病變效應(CPE);
4. 電子顯微鏡觀察:直接觀察病毒顆粒形態,輔助確診。
檢測標準
EHN檢測需遵循國際及國家標準:
- OIE《水生動物衛生法典》:規定EHN為必須申報的疫病,明確核酸檢測和病毒分離的判定標準;
- GB/T 15805.3-2018(中國國標):規范了EHN的PCR檢測流程及結果解釋;
- ISO 16140系列:對檢測方法的驗證和實驗室質量控制提出要求;
- 陽性對照設置:檢測中必須包含已知EHNV陽性樣本以確保準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