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纖維指數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短纖維指數檢測概述
短纖維指數(Short Fiber Index, SFI)是評估纖維材料質量的核心指標之一,特指纖維樣本中長度低于設定閾值(通常為12.7mm或16mm)的纖維所占的質量百分比。在紡織、造紙、復合材料等領域,過高的短纖維含量會顯著降低產品強度、均勻性和可紡性。因此,精準檢測短纖維指數對原料篩選、工藝優化和質量控制至關重要。該檢測需通過專業儀器在標準化環境下進行,涉及纖維預處理、單根分離、精準測量及數據統計等關鍵環節。
主要檢測項目
短纖維指數檢測包含以下核心項目:
1. 纖維長度分布:分析不同長度區間纖維的占比
2. 主體長度:占比最大的纖維長度范圍
3. 短纖維率(SFI):長度低于臨界值(如12.7mm)的纖維質量百分比
4. 長度整齊度指數:反映纖維長度均勻性的參數
核心檢測儀器
主流檢測設備基于光學與自動化技術:
? 高精度纖維照影儀(如USTER AFIS PRO 2):通過氣流分散纖維并利用光電傳感器實時測量單纖維長度
? 激光掃描式纖維分析儀(如XJ129 PRO):激光束掃描纖維束截面,結合算法重建三維長度分布
? 顯微圖像分析系統:通過CCD相機捕獲纖維圖像,經AI軟件自動識別并測算長度
標準化檢測方法
依據國際通用標準執行四步流程:
1. 樣品制備:按ASTM D1447標準抽取3g纖維,恒溫恒濕平衡24小時
2. 纖維分散:采用氣旋分離器或梳夾式裝置實現單纖維解離
3. 自動測量:儀器以≥3000根/分鐘速率掃描,記錄每根纖維的投影長度
4. 數據處理:根據重量加權算法計算SFI(公式:SFI= (短纖維總質量/樣本總質量)×100%)
權威檢測標準
主流檢測標準體系包括:
? ISO 2370:紡織品-棉纖維-長度參數的測定(電容法)
? ASTM D1447:棉纖維長度和長度均勻性的測試方法
? GB/T 6498:中國國家棉纖維長度試驗方法(梳片法)
? BS 4044:英國標準纖維長度測試規程(須叢法)
注:現代自動儀器檢測需符合ISO 16065-2(纖維長度分析-光學法)的精度要求,允許誤差≤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