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干面料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速干面料檢測:科學評估吸濕排汗性能
核心要點:
速干性能是功能性紡織品的關鍵指標,其檢測需通過多維度綜合評估吸濕、擴散、蒸發全過程。常用方法包括垂直芯吸、滴水擴散、蒸發速率及透濕量測試,需在標準溫濕度環境下進行。
一、 速干性能的本質與評價維度
速干面料的核心功能在于快速將人體汗液從皮膚表面吸收、擴散并蒸發到外界環境,保持穿著者的干爽舒適感。因此,對其性能的科學評價需覆蓋以下關鍵環節:
- 吸濕性 (Water Absorption): 面料從皮膚吸收液態汗液的能力,是速干過程的第一步。
- 擴散性 (Water Spreading/Transport): 面料將吸收的汗液在其內表面(貼身面)和外表面快速擴散開的能力。良好的擴散性可避免局部過度潮濕,增大蒸發面積。
- 蒸發/干燥速率 (Evaporation/Drying Rate): 汗液從面料表面蒸發到空氣中的速度,這是決定“速干”最終效果的關鍵。
- 透濕性 (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面料允許水蒸氣分子(氣態汗)通過其結構傳遞到外界的能力。這雖然與液態汗管理不同,但也是整體舒適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 核心檢測方法與原理
針對上述性能維度,國際上和國內已發展出多種標準化的測試方法:
-
垂直芯吸法 (Vertical Wicking Test - 吸濕性與擴散性)
- 原理: 模擬汗液在面料中的垂直爬升過程。
- 方法 (如 GB/T 21655.1 / AATCC 197):
- 將規定尺寸的試樣條垂直懸掛。
- 下端浸入標準測試液(常用蒸餾水或模擬汗液)中一定深度。
- 記錄規定時間內(如 10min, 30min)液體沿織物縱向(經向/緯向)上升的高度。
- 評價指標: 芯吸高度(毫米,mm)。高度越高,表明面料的吸濕能力和縱向擴散能力越強。
-
滴水擴散時間法 (Water Drop Diffusion Test - 擴散性)
- 原理: 評估液態水滴在面料表面擴散開所需的時間,反映其橫向擴散能力。
- 方法 (如 GB/T 21655.1 / AATCC 79):
- 將試樣平鋪在標準測試臺上。
- 從規定高度(如 1cm)向試樣表面滴入一滴(如 0.2ml)標準測試液。
- 用秒表記錄水滴從接觸織物到完全擴散開(通常指液滴邊緣不再有反光或達到特定狀態)所需的時間。
- 評價指標: 擴散時間(秒,s)。時間越短,表明面料表面的親水性和橫向擴散能力越好。
-
蒸發速率法 / 干燥速率法 (Evaporation Rate / Drying Test - 蒸發/干燥速率)
- 原理: 直接測量浸濕面料在特定環境條件下失去水分(蒸發)的速度。
- 方法 (如 GB/T 21655.1 / AATCC 201):
- 浸濕: 將試樣完全浸入測試液中,取出后懸掛瀝干至規定時間(如滴液停止后30秒)。
- 稱重與懸掛: 稱量濕重(W1),然后將試樣懸掛在恒溫恒濕(如 20±2°C, 65±4% RH)的環境中。
- 定時稱重: 每隔一定時間間隔(如 5min, 10min, 15min, 30min...)稱量試樣的重量(Wt)。
- 計算: 計算水分蒸發率或殘余水分率:
- 水分蒸發率 (%) = [(W1 - Wt) / (W1 - W0)] * 100% (W0為干重)
- 殘余水分率 (%) = (Wt - W0) / (W1 - W0) * 100%
- 也可計算達到特定干燥程度(如殘留水分率10%)所需的時間。
- 評價指標: 特定時間點的水分蒸發率/殘余水分率,或達到特定干燥程度所需的時間(分鐘,min)。時間越短或蒸發率越高,表明面料干燥越快。
-
透濕性測試 (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Rate - MVTR)
- 原理: 測量水蒸氣透過織物的速率。
- 方法 (如 GB/T 12704.1 / ASTM E96 / ISO 11092):
- 吸濕法 (正杯法): 將干燥劑(如無水氯化鈣)放入透濕杯中,用試樣封蓋杯口,置于恒溫恒濕環境中。定期稱重,杯內吸濕劑的增重即為透過的水汽量。
- 蒸發法 (倒杯法): 杯內注入定量蒸餾水,用試樣封蓋杯口倒置,置于干燥環境中。定期稱重,杯內水的減重即為透過的水汽量。
- 出汗熱板法 (Skin Model): (如 ISO 11092) 模擬皮膚出汗狀態,測量維持特定微環境濕度所需的熱量,換算成透濕阻力或透濕率。此法更接近實際穿著狀態。
- 評價指標: 透濕量 [g/(m²·d) 或 g/(m²·24h)] 或透濕率 [g/(m²·Pa·h)]。數值越高,表示面料允許水蒸氣透過的能力越強。
-
綜合液態水分管理能力測試 (MMT - Moisture Management Tester)
- 原理: 利用專用儀器(液態水分管理測試儀)模擬汗液接觸面料兩面(皮膚側和外側)的行為,綜合評價多個指標。
- 方法 (如 AATCC 195 / GB/T 21655.2):
- 將試樣夾在儀器上下傳感器板之間。
- 向貼近“皮膚側”的傳感器注入定量測試液。
- 儀器實時監測并記錄液體在面料上下兩面的吸收、擴散、滲透、蒸發等動態過程。
- 評價指標 (典型):
- 吸收速率 (Top/Bottom): 單位時間吸收的水量(% 或 g)。
- 最大浸濕半徑 (Top/Bottom): 液體在上下表面擴散的最大范圍(毫米,mm)。
- 擴散速率 (Top/Bottom): 液體在上下表面擴散的速度(毫米/秒,mm/s)。
- 單向傳遞能力 (OMMC - Overall Moisture Management Capacity): 綜合評分,反映液態汗從皮膚側向外側傳遞的整體效能。
- 累積單向傳遞指數 (R - Accumulative One-way Transport Index): 定量表征汗液從內向外單向傳遞的能力,數值越大越好。
- 優勢: 提供更全面、動態的液態汗管理性能評估。
三、 綜合評價與標準應用
- 綜合判斷: 單一測試方法往往只能反映速干性能的一個側面。實際評價中,需要結合多種測試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例如,一款優秀的速干面料通常應具備:
- 較高的垂直芯吸高度(吸濕擴散好)。
- 較短的滴水擴散時間(表面親水擴散快)。
- 較短的干燥時間或較高的蒸發速率(干得快)。
- 良好的透濕性(允許水汽排出)。
- 優異的綜合液態水分管理能力(OMMC高,R值大)。
- 標準體系: 各國和地區制定了相應的標準來規范速干性能的評價和標簽:
- 中國: GB/T 21655.1《紡織品 吸濕速干性的評定 第1部分:單項組合試驗法》、GB/T 21655.2《紡織品 吸濕速干性的評定 第2部分:動態水分傳遞法》。
- 國際/美國: AATCC 197, AATCC 79, AATCC 195, AATCC 201, ASTM E96等。
- 符合特定標準要求的產品才能標注“吸濕速干”等功能性說明。
四、 檢測環境的重要性
所有速干性能測試都必須在嚴格控制的標準大氣環境中進行(通常是溫度 20±2°C,相對濕度 65±4%)。因為溫濕度對水分的吸收、擴散和蒸發過程影響極大,非標準環境下的測試結果不具備可比性和參考價值。
速干面料的性能檢測是一個系統化、標準化的科學過程。通過垂直芯吸、滴水擴散、干燥速率、透濕量以及綜合液態水分管理等核心測試方法,可以客觀、全面地評估面料在吸濕、擴散、蒸發等關鍵環節的表現。這些測試不僅為產品研發和質量控制提供依據,也是消費者識別真正具備速干功能產品的科學保障。嚴格遵循測試標準和環境要求,是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可靠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