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氯漂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耐氯漂測試:評估紡織物抵抗氯基漂白劑的能力
引言:理解氯漂與紡織品損傷
氯基漂白劑(如次氯酸鈉)因其強效的漂白和消毒能力,廣泛應用于醫療紡織品(如手術服、床單)、泳裝、酒店布草(尤其是白色織物)以及某些需要高白度的家用紡織品的清潔維護中。然而,氯的強氧化性對許多紡織纖維和染料具有顯著的破壞作用,容易導致:
- 纖維損傷: 強度下降、泛黃、脆化,顯著縮短使用壽命。
- 顏色變化: 染料被氧化分解,導致褪色、變色或產生色斑。
- 外觀劣化: 失去光澤,手感變差。
因此,耐氯漂測試成為評價相關紡織品能否承受含氯洗滌環境、保持其性能與外觀的關鍵質量控制環節。它模擬實際使用中的氯處理條件,科學評估材料的耐受等級。
測試方法原理:模擬氯漂環境
目前國際上廣泛采用的標準方法(如ISO 105-E03、AATCC 162、GB/T 7069等)核心原理高度一致:
- 配制氯漂液: 在特定溫度(通常為室溫或27±2°C)下,精確配制含有已知濃度有效氯(如100 ppm, 150 ppm)的測試溶液。常用次氯酸鈉溶液加緩沖劑(磷酸鹽)調節pH至穩定范圍(約10.0±0.2),模擬實際洗滌條件。
- 試樣處理: 將規定尺寸的紡織品試樣完全浸入氯漂液中,保持規定的浴比(溶液體積與試樣重量之比)。
- 動態處理: 試樣在溶液中持續攪動(如通過旋轉式水洗牢度儀)特定時間(如1小時)。關鍵點在于維持有效氯濃度穩定,需定時測定濃度并補加氯溶液或調整pH。
- 清洗與干燥: 處理結束后,取出試樣,徹底清洗去除殘留氯(常用亞硫酸氫鈉溶液中和),然后干燥(懸掛晾干或低于60°C烘箱)。
- 評價:
- 顏色變化: 使用標準光源箱(如D65光源),參照灰色樣卡評估試樣處理前后的褪色或變色程度(1級最差,5級最好)。
- 物理性能變化: 測試處理前后試樣的斷裂強力、撕破強力等,計算強度損失率(%)。
核心測試設備與材料
- 旋轉式水洗牢度儀或等效設備: 提供恒溫、均勻的機械攪動。
- 分光光度計/氯濃度測定儀: 精確測定并監控處理液中的有效氯含量。
- pH計: 精確測量和調整溶液pH值。
- 恒溫水浴鍋: 維持測試溶液溫度恒定。
- 標準光源對色燈箱: 提供符合標準的光源環境進行色牢度評級。
- 灰色樣卡: 用于顏色變化的視覺評級(ISO 105-A02, AATCC EP1)。
- 化學試劑: 次氯酸鈉溶液、磷酸鹽緩沖劑、冰醋酸、亞硫酸氫鈉、蒸餾水等。
標準化操作流程要點
- 試樣制備: 按標準要求取樣,避免邊緣或特殊部位。如需評估色牢度,需包含足夠面積的多色試樣或與標準貼襯織物縫合。
- 溶液配制: 嚴格按標準濃度配制。有效氯初始濃度需精確驗證(常用碘量法或DPD分光光度法)。
- 濃度監控與維持: 這是測試成敗的核心! 每隔15-30分鐘測定有效氯濃度。當濃度下降超過初始值的20%時,需立即補加氯溶液或調節pH至規定范圍。測試報告中必須記錄濃度波動情況。
- 中和與清洗: 確保徹底去除殘留氯,防止后續繼續作用或腐蝕設備。可多次水洗并用指示劑(如淀粉碘化鉀試紙)確認無氯殘留。
- 評級環境: 顏色評級需在標準光源下,由至少兩名經驗豐富的評級員獨立進行,取平均值或協商一致結果。
結果解讀與分級體系
- 顏色牢度等級: 根據灰色樣卡評定。例如:
- 5級:無變化(極優)。
- 4級:輕微變化(良好)。
- 3級:中等變化(可接受,視具體用途)。
- 2級:明顯變化(較差)。
- 1級:嚴重變化(極差)。
- 強度損失率: 計算處理前后強力值的變化百分比。損失率越低,耐氯漂性越好。具體合格標準取決于產品用途和客戶要求(如泳裝可能要求強力損失<20%)。
- 綜合判定: 結合色牢度等級和強力損失,判斷產品是否符合特定應用場景的要求。通常兩者都需要達到規定的最低標準。
應用場景與標準差異
- 泳裝與運動服飾: 常接觸泳池消毒水(氯/溴),要求高耐氯漂性(如多次測試或更高濃度測試)。
- 醫用紡織品: 需要頻繁消毒,耐氯漂性關乎使用壽命和衛生安全。
- 酒店/餐飲布草: 白色織物為主,需氯漂維持白度,但也要防止過早脆化。
- 家紡(特定): 如白色毛巾、床單,可能使用含氯漂白劑。
- 標準選擇: 不同標準在測試濃度、時間、溫度、pH值、浴比上可能存在差異。選擇標準需依據產品最終銷售地法規、行業慣例或買家具體要求(如AATCC 162常用于北美市場,ISO 105-E03更通用)。
:品質控制的關鍵環節
耐氯漂測試是確保相關紡織品在含氯洗滌環境中保持功能性、美觀性和耐用性的科學保障。通過標準化的測試流程、嚴格的濃度控制以及準確的評價方法,生產商可以有效篩選原材料(纖維、染料、助劑),優化生產工藝,并為最終用戶提供符合預期使用壽命和質量要求的產品。理解并嚴格執行該測試,對于提升相關紡織品的市場競爭力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