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革測試
發布時間:2025-07-16 12:23:37- 點擊數: - 關鍵詞:人造革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人造革測試:品質背后的科學基石
人造革作為天然皮革的重要替代品,其性能與質量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使用壽命、安全性和用戶體驗。一套嚴謹、全面的測試體系,是保障人造革品質不可或缺的環節。以下從核心維度解析人造革的關鍵測試項目。
物理機械性能:產品耐用性的根基
- 拉伸強度與斷裂伸長率: 衡量材料在受力拉伸下的最大承載能力(拉伸強度)和斷裂前的延伸能力(斷裂伸長率)。這直接關系到產品的抗拉抗撕裂性能。
- 撕裂強度: 評估材料抵抗裂口擴展的能力,特別是邊緣或切口處受力時的表現,對包袋、鞋面等應用至關重要。
- 耐磨耗性能: 模擬日常使用中的摩擦損耗,常用馬丁代爾法(Martindale)或泰伯法(Taber)進行測試,通過觀察表面磨損程度或達到預設磨損等級所需圈數來判定耐磨等級。
- 剝離強度(涂層粘附力): 檢測人造革表面涂層(如PU、PVC層)與基布之間的結合牢度。粘附力不足會導致表面層起泡、脫落。
- 表面硬度: 反映材料觸感的軟硬程度,通常使用邵氏硬度計(A型或D型)測量,影響產品的挺括度與手感。
化學安全性:不可妥協的健康底線
- 有害化學物質限量: 嚴格檢測并限制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如:
- 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Phthalates): 常見于PVC人造革,各國法規(如REACH, CPSC)對特定種類有嚴格限值(如DEHP, DBP, BBP, DIBP等總和≤0.1%)。
- 重金屬含量(鉛Pb、鎘Cd、汞Hg、六價鉻Cr(VI)等): 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危害大,需符合相關法規標準(如EN 71-3, CPSIA)。
- 多環芳烴(PAHs): 部分可能致癌,需監控其含量(如德國GS Mark要求)。
- 甲醛釋放量: 對皮膚和呼吸系統有刺激性,需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如GB 18401 Class A/B/C)。
- pH值: 檢測材料萃取液的酸堿度,避免因pH值過高或過低引起皮膚刺激。
外觀與色牢度:視覺與觸感的持久魅力
- 顏色一致性: 確保同一批次或不同批次間材料的顏色均勻一致,無明顯色差。
- 色牢度: 評估顏色在各種環境因素下的穩定性:
- 耐摩擦色牢度(干/濕): 用標準白布摩擦后觀察沾色程度(GB/T 3920, ISO 105-X12)。
- 耐光色牢度: 模擬日光照射下顏色的抗褪色能力(GB/T 8427, ISO 105-B02)。
- 耐汗漬色牢度: 測試人體汗液對顏色的影響(GB/T 3922, ISO 105-E04)。
- 耐水洗色牢度: 評估水洗后顏色的變化及對相鄰織物的沾色情況(GB/T 12490)。
- 表面效果與紋理: 檢查壓花紋理的清晰度、均勻度,以及表面是否有瑕疵(如顆粒、氣泡、劃痕、折痕、臟污等)。
功能性與環境適應性:應對復雜使用場景
- 耐曲折性能: 模擬材料在反復彎折條件下的表現,觀察表面是否出現裂紋、粉化或涂層脫落(如Ross折撓試驗)。
- 耐寒性/耐低溫曲折: 評估材料在低溫環境下的柔韌性,避免在寒冷天氣變硬開裂。
- 耐老化性能: 通過加速老化試驗(如氙燈老化、UV老化)模擬長期光照、溫濕度變化對材料外觀、物理性能的影響,預測使用壽命。
- 防水/防污性能: 對需要具備防護功能的制品,測試其抗水滲透(靜水壓法)和易去污(抗油污等級)能力。
- 透氣透濕性: 對于強調舒適性的應用(如鞋材、服裝),需評估其允許空氣和水蒸氣透過的能力(如GB/T 12704, ASTM E96)。
:測試是品質保障的核心環節
人造革的測試貫穿于研發、生產和品控全流程。依據產品最終用途(如鞋材、箱包、家具、服裝、汽車內飾)和銷售目標市場的法規要求(如歐盟REACH、美國CPSIA、中國GB標準),選擇相應的測試項目并設定嚴格的接收標準至關重要。唯有通過科學、系統的測試,方能確保人造革材料不僅外觀精美、觸感舒適,更能滿足安全、耐用、環保等多重需求,為最終產品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持續的測試監控與技術創新,是推動人造革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