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漿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砂漿性能檢測關鍵技術解析
(一) 材料特性與測試依據
砂漿作為建筑工程中的核心粘結材料,主要由膠凝材料(如水泥、石灰)、細集料(砂)和水按特定比例混合而成。其性能優劣直接關系到砌體結構強度穩定性、墻體整體性及表面裝飾層的耐久性。為確保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需依據相關標準規范,對砂漿的關鍵物理力學性能進行科學、系統檢測。其核心性能指標包括工作性能(流動度、保水性、凝結時間)、硬化后力學強度(抗壓、抗折、粘結強度)及長期耐久性(抗凍融、收縮性)等。
(二) 關鍵工作性能指標檢測
-
流動度(稠度)測定:
- 目的: 評估砂漿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的流動能力,反映其施工和易性。
- 方法(沉入度法): 將標準圓錐體(自重、尺寸固定)置于盛滿新拌砂漿的試模中央,垂直釋放使其自由沉入。測定圓錐體沉入砂漿的深度(單位:mm)。
- 解讀: 沉入度值越大,砂漿流動性越好。不同施工方式(手工砌筑、機械噴涂)對流動度有不同要求。
-
保水性測試:
- 目的: 衡量砂漿保持其內部拌合水不輕易流失的能力。
- 方法(濾紙法): 稱取一定量新拌砂漿置于多張重疊濾紙上,靜置規定時間(如15分鐘)。測量被濾紙吸收的水分質量,計算保水率。
- 解讀: 保水率越高,砂漿抵抗水分被基材過快吸收的能力越強,有利于水泥充分水化,減少開裂風險,提升與基材粘結強度。
-
凝結時間測定:
- 目的: 確定砂漿由塑性狀態轉變為固態所需的時間(初凝、終凝)。
- 方法(貫入阻力法): 將新拌砂漿裝入試模,在標準溫濕度環境下養護。定時使用標準貫入針測定其貫入阻力。達到規定阻力值(如0.5MPa)的時間為初凝時間;達到更高阻力值(如3.5MPa)的時間為終凝時間。
- 解讀: 初凝標志砂漿開始失去塑性,施工操作需在此前完成;終凝標志砂漿基本具備強度。凝結時間影響施工組織安排和工序銜接。
(三) 硬化砂漿力學強度檢測
-
抗壓強度測定:
- 核心指標: 衡量砂漿抵抗壓力破壞能力的核心力學指標,直接關聯砌體承載力。
- 方法: 砂漿試件(通常為70.7mm立方體)在標準條件(溫度20±2℃,相對濕度≥90%)下養護至規定齡期(常用28天)。使用壓力試驗機,以規定速率(如1.0±0.1mm/min)勻速加載直至試件破壞??箟簭姸戎低ㄟ^破壞荷載除以受壓面積計算(單位:MPa)。
- 解讀: 是砂漿質量分等級、設計配比及驗收最重要的依據。
-
抗折強度測定:
- 目的: 評估砂漿抵抗彎曲變形和破壞的能力。
- 方法: 砂漿試件(通常為40mm×40mm×160mm棱柱體)在標準條件下養護后,置于抗折試驗機支座上,跨距固定(如100mm)。在跨中單點勻速加載至破壞。計算抗折強度(單位:MPa)。
- 解讀: 間接反映砂漿的抗拉性能和韌性,對抵抗變形與開裂有參考價值。
(四) 耐久性與專項性能檢測
-
抗凍融循環性能:
- 目的: 評估砂漿在飽水狀態下抵抗反復凍融破壞的能力,對北方嚴寒地區尤為重要。
- 方法(慢凍法): 標準養護后的砂漿試件吸水飽和,放入冷凍箱(通常在-15至-20℃)凍結規定時間(如4小時),再取出放入常溫水中融化規定時間(如4小時),構成一個循環。經歷規定次數(如15、25、50次)凍融循環后,檢測其質量損失率和抗壓強度損失率。
- 解讀: 質量損失率和強度損失率越小,砂漿抗凍性越好。
-
收縮性能測試:
- 目的: 測定砂漿硬化過程中因水分蒸發和化學反應引起的體積收縮。
- 方法: 將砂漿澆筑入裝有測頭的收縮模具中,置于標準溫濕度環境(或特定干燥環境)。使用比長儀定期測量試件長度變化,計算不同齡期的收縮率。
- 解讀: 過大收縮會導致砂漿層開裂、空鼓,影響美觀和耐久性。
(五) 要點
對砂漿進行全面的性能檢測是保障建筑工程內在質量與長期服役安全的基礎性工作。從新拌砂漿的流動度、保水性、凝結時間等施工和易性指標,到硬化砂漿至關重要的抗壓強度、抗折強度等力學性能,再到抗凍融、收縮等耐久性指標,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砂漿質量控制體系。
嚴謹遵循標準方法進行取樣、成型、養護與測試至關重要。準確可靠的檢測數據不僅服務于施工過程的實時質量控制(如現場調整配合比),更是工程驗收、質量評定以及追溯問題根源的科學依據。持續關注并嚴格執行砂漿性能檢測標準,是提升建筑結構整體性能、延長使用壽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