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池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光伏電池檢測:守護清潔能源心臟的品質
檢測意義與目標
光伏電池作為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元器件,其性能與可靠性直接決定了整個系統的發電效率、使用壽命及投資回報率。光伏電池檢測扮演著至關重要的“守門人”角色,其核心目標在于:
- 保障性能: 精確測量電池片的電學輸出特性(如最大功率、開路電壓、短路電流、填充因子、轉換效率等),確保其符合設計規格與應用要求。
- 甄別缺陷: 識別電池片在生產或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物理損傷、材料缺陷、工藝瑕疵(如隱裂、斷柵、虛焊、污染、燒結問題等),排除潛在失效風險。
- 提升一致性: 通過分類篩選,保證同一組件內或同一電站中安裝的電池片性能參數(尤其是電流)盡可能匹配,減少失配損失。
- 評估可靠性: 模擬實際運行環境(如高溫、高濕、紫外老化、機械載荷、熱循環等),預測電池片在長期使用中的性能衰減與失效模式,評估其耐久性。
核心檢測內容與技術
檢測工作通常涵蓋以下幾個關鍵方面:
-
外觀與結構檢查:
- 目視檢查/光學顯微鏡: 檢查表面清潔度、顏色均勻性、電極圖形完整性(有無斷柵、虛印、偏移)、減反射膜狀態、邊緣崩邊/缺口、明顯裂紋或污染。
- 尺寸與幾何測量: 精確測量電池片的長、寬、厚、對角線長度、翹曲度等,確保符合機械裝配要求。
- 電極焊接質量檢查: 評估主柵與細柵的連接強度、焊帶/焊點的浸潤性與可靠性。
-
電性能參數檢測:
- IV特性測試(核心): 在標準測試條件下(STC: 1000W/m², AM1.5G, 25°C),使用太陽模擬器和精密源表測量電池片的電流-電壓特性曲線。關鍵輸出參數包括:
- 開路電壓 (Voc)
- 短路電流 (Isc)
- 最大功率點 (Pmax)
- 最大功率點電壓 (Vmpp) 和電流 (Impp)
- 填充因子 (FF)
- 光電轉換效率 (η)
- 分檔: 根據測試結果(主要是Isc或Pmax),將電池片劃分到不同的性能等級區間(檔位),便于后續組件封裝時的合理匹配。
- IV特性測試(核心): 在標準測試條件下(STC: 1000W/m², AM1.5G, 25°C),使用太陽模擬器和精密源表測量電池片的電流-電壓特性曲線。關鍵輸出參數包括:
-
光電特性與缺陷成像:
- 電致發光檢測: 在暗室中給電池片通入正向電流,利用硅材料發出的近紅外光進行成像。該技術對檢測微裂紋(隱裂)、斷柵、燒結缺陷、碎片、并聯電阻問題、材料不均勻性(如雜質、位錯)等極為敏感,是識別內部缺陷的金標準。
- 光致發光檢測: 使用激光照射電池片表面,激發出熒光信號并進行成像。PL同樣擅長檢測材料缺陷和少數載流子壽命分布,適用于未安裝電極(如半成品)電池片的檢測。其速度通常快于EL。
- 紅外熱成像: 在通電或光照條件下,探測電池片表面的溫度分布。能有效識別導致局部過熱的熱斑(通常由嚴重缺陷、陰影或電流失配引起),評估散熱均勻性。
-
可靠性與環境適應性測試:
- 熱循環測試: 模擬晝夜及季節性溫度變化,評估電池片在反復熱脹冷縮應力下的機械完整性和電性能穩定性。
- 濕熱老化測試: 模擬高溫高濕環境(如85°C/85%RH),評估電池片抗濕氣侵入、腐蝕及由此引發的性能衰減(如PID效應)。
- 紫外老化測試: 評估封裝材料和電池片表面抗紫外線輻射導致的老化能力。
- 機械載荷測試: 評估電池片及其在組件中承受風壓、雪壓等靜態或動態載荷的能力。
- PID測試: 專門評估電池片(及其封裝材料)在高壓偏置下抵抗電勢誘導衰減的性能。
常見故障與缺陷分析
檢測中常見的電池片問題包括:
- 隱裂: 電池片內部的細小裂紋,初期肉眼難辨,可能由不當搬運、層壓壓力或熱應力引發。EL檢測是識別隱裂的主要手段。隱裂會降低有效發電面積,增加串聯電阻,在高應力下可能擴展導致組件失效。
- 斷柵/虛印: 金屬柵線印刷不良導致的局部或完全斷開,或與硅基體接觸不良。這會顯著增加串聯電阻,降低填充因子FF和輸出功率。EL和細查外觀可發現。
- 燒結問題: 高溫燒結工藝不當導致金屬電極與硅片接觸不良(欠燒)或燒穿發射極(過燒)。影響接觸電阻和并聯電阻,進而影響Voc, FF和效率。EL檢測可見異常亮點(過燒)或暗點(欠燒)。
- 污染/異物: 生產過程中引入的灰塵、油污、金屬顆粒等。可能導致局部短路(漏電)、影響鈍化效果或引發PID。外觀檢查和EL可發現。
- 邊緣崩邊/缺口: 切割或搬運過程中的物理損傷。不僅影響美觀和安全,更可能成為應力集中點或水汽入侵通道,降低可靠性。
- 顏色不均/色差: 通常反映減反射膜厚度不均或硅片本身摻雜/電阻率不均,可能影響外觀一致性,極端情況下影響光學吸收和效率。
- PID效應: 在組件層面高壓偏置下,電池片性能大幅衰減的現象。與電池片表面的鈍化質量、封裝材料抗滲性及系統電壓有關。需專門PID測試確認。
質量控制與管理流程
有效的電池片檢測是貫穿整個生產和應用鏈條的質量保障核心:
- 原材料入廠檢驗: 對硅片(電阻率、少子壽命、厚度、TTV等)、漿料、氣體等進行把關。
- 制程在線監控: 在制絨、擴散、刻蝕、鍍膜、印刷、燒結等關鍵工序后設置檢測點(如膜厚、方阻、外觀、EL抽檢),及時發現工藝波動和偏差。
- 成品全檢/分檔: 電池片制造完成后,進行全面的外觀檢查、IV測試和EL檢測(通常是100%EL),并根據結果進行精確分檔。
- 出廠抽檢與型式試驗: 對出廠批次進行抽樣,進行更全面的可靠性測試(如熱循環、濕熱、PID等),驗證產品長期可靠性是否符合標準要求。
- 組件封裝前復查: 在組件生產線入口處,對即將投入使用的電池片進行外觀和EL復檢(尤其關注運輸儲存后的狀態),確保無損傷。
- 失效分析與追溯: 對檢測中發現的問題電池片和組件工廠、電站現場反饋的失效件進行深入分析(如微觀結構分析、化學成分分析),查找根本原因,反饋改進生產工藝。
- 標準化與認證: 嚴格遵循國際(IEC)、國家(GB)及行業相關標準(如IEC 61215, IEC 61730, IEC TS 63209系列等),并通過第三方認證機構(如, UL)的認證,確保產品質量和市場準入。
結語
光伏電池檢測是構建高質量、高可靠性光伏系統的基石。通過綜合運用多種齊全的檢測技術和方法,建立貫穿全流程的嚴格質量控制體系,不僅能有效剔除缺陷品,保障產品出廠性能,更能深入診斷潛在問題,驅動生產工藝的持續優化與成本的不斷降低。隨著光伏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降本增效需求的日益迫切,對電池片檢測的精度、效率、自動化程度以及針對新型電池技術(如TOPCon, HJT, 鈣鈦礦等)的適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續完善和創新檢測手段與方法,是光伏產業邁向更高質量發展、實現平價上網后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支撐。高效的檢測,最終守護的是每一縷陽光轉化為清潔電能的可靠性與經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