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PCR檢測:原理、檢測項目與應用
一、定性PCR檢測概述
二、檢測原理與流程
-
- 核酸提取:從樣本(血液、組織、微生物等)中分離DNA/RNA。
- 引物設計:針對目標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
- PCR擴增:在熱循環(huán)儀中進行30-40個循環(huán)反應。
- 結果分析:通過電泳條帶、熒光信號或熔解曲線判斷目標是否存在。
三、核心檢測項目與應用領域
1. 醫(yī)學診斷與病原體檢測
-
- 病毒:HPV(人乳頭瘤病毒)、HIV(前病毒DNA)、乙型肝炎病毒(H)、SARS-CoV-2(COVID-19)。
- 細菌:結核分枝桿菌(MTB)、淋病奈瑟菌、幽門螺桿菌。
- 寄生蟲:瘧原蟲、弓形蟲。 樣本類型:血液、痰液、咽拭子、組織活檢。 檢測意義:早期診斷、指導抗生素使用或抗病毒治療。
-
- 單基因病:囊性纖維化(CFTR基因突變)、地中海貧血(HBB基因缺失)。
- 染色體異常:唐氏綜合征(21號染色體三體)。 技術要點:需設計突變特異性引物或結合限制性內(nèi)切酶分析。
2. 食品安全與病原體監(jiān)測
- 食源性致病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O157:H7、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
- 轉基因成分檢測:篩查作物中是否含有外源基因(如CaMV 35S啟動子)。 應用案例:食品加工環(huán)節(jié)的污染溯源,確保合規(guī)性。
3. 法醫(yī)學與個體識別
- STR(短串聯(lián)重復序列)分析:檢測CODIS系統(tǒng)中的核心STR位點(如D3S1358、TH01)。
- 親緣鑒定:通過線粒體DNA或Y染色體特異性標記確定母系/父系遺傳。 技術優(yōu)勢:微量DNA(如毛發(fā)、唾液)即可完成高靈敏度檢測。
4. 環(huán)境與農(nóng)業(yè)微生物檢測
- 水質監(jiān)測:檢測水中致病菌(如軍團菌)或指示微生物(大腸菌群)。
- 植物病原體:柑橘黃龍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檢測意義:預防疫情暴發(fā),保障生態(tài)安全。
四、結果解讀與注意事項
- 陽性結果:出現(xiàn)目標條帶或熒光信號,表明樣本中存在目標核酸。
- 陰性結果:無非特異性擴增,需排除抑制劑(如血紅素、多糖)導致的假陰性。
- 假陽性/假陰性控制:
- 設置陰性對照(無模板對照,NTC)和陽性對照。
- 優(yōu)化提取步驟,避免交叉污染(如使用UNG酶防殘留污染)。
五、技術局限性與發(fā)展趨勢
- 局限性:無法區(qū)分死菌與活菌,需結合培養(yǎng)法;對引物特異性要求極高。
- 創(chuàng)新方向:
- 多重PCR:單次反應檢測多個靶標(如呼吸道病原體組合檢測)。
- 數(shù)字PCR(dPCR):提高稀有突變檢測靈敏度。
- 便攜式PCR儀:用于現(xiàn)場快速篩查(如非洲瘧疾流行區(qū))。
六、總結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271
227
202
211
210
214
225
218
228
229
213
213
218
216
210
205
221
207
220
214
推薦檢測
聯(lián)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