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塑比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動塑比:洞察血液流動特性的關鍵窗口
引言
在評估血液流動狀態和微循環功能時,血液流變學指標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中,動塑比(Dynamic-to-Plastic Viscosity Ratio)作為一個高度專業化的參數,為深入理解血液,特別是紅細胞在流動中的復雜行為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它超越了單一粘度值的局限,揭示了血液內部成分相互作用對整體流動特性的影響。
一、 動塑比:血液流變學的關鍵指標
動塑比,其核心定義是血液在一定切變率(通常指200s?¹)下的動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 ηb)與塑性粘度(Plastic Viscosity, ηp)的比值(ηb / ηp)。
- 動力粘度 (ηb): 反映血液作為非牛頓流體的整體流動阻力,即在特定切變率下流動時表現出的粘度。它受到血漿粘度、紅細胞壓積、紅細胞聚集性、紅細胞變形性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
- 塑性粘度 (ηp): 主要反映血液中顆粒物質(主要是紅細胞)之間以及顆粒與血漿之間的內摩擦力。它更側重于血液在較高切變率下,當紅細胞解聚并充分變形后表現出的“基礎”粘度,受血漿粘度、紅細胞壓積和紅細胞變形性影響較大,而與紅細胞聚集性關系相對較小。
因此,動塑比 (ηb / ηp) 這個比值,其數值變化主要揭示了紅細胞聚集性對血液整體流動特性的相對貢獻程度。它本質上衡量了在特定切變率(如200s?¹)下,紅細胞聚集效應在多大程度上“疊加”在血液的基礎塑性粘度之上。
二、 高低動塑比的臨床警示
動塑比數值的異常升高或降低,指向不同的血液流變學問題:
-
動塑比顯著增高 (ηb / ηp >> 1):
- 核心含義: 表明在測量切變率下(如200s?¹),紅細胞聚集性異常增強是導致血液整體粘度(ηb)升高的主要因素。此時,ηb 顯著高于 ηp。
- 病理生理基礎: 常見于血漿中纖維蛋白原、免疫球蛋白、LDL膽固醇等大分子物質濃度增高,或紅細胞表面電荷減少等情況。這些因素促使紅細胞更容易形成緡錢狀排列或更大的聚集體。
- 潛在關聯疾病: 與炎癥性疾病(如風濕免疫性疾病、感染)、代謝綜合征、高脂血癥、糖尿病、某些腎臟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等相關。顯著增高的紅細胞聚集性會嚴重損害微循環血流,尤其是在低切變率區域(如微靜脈、毛細血管后靜脈),導致組織灌注不足和缺氧。
-
動塑比降低 (ηb / ηp ≈ 1 或 < 1):
- 核心含義: 表明在測量切變率下,紅細胞聚集性很弱或已充分解聚,此時血液的整體粘度(ηb)主要或完全由其塑性粘度(ηp)決定。ηb 接近甚至等于 ηp。
- 關注點: 雖然低動塑比本身可能意味著聚集性不顯著,但需要結合塑性粘度 (ηp) 的數值來綜合判斷:
- 若 ηp 正常,低動塑比通常表示血液聚集性良好,流動性佳。
- 若 ηp 顯著增高,即使動塑比不高(ηb ≈ ηp),也意味著血液粘度增高主要由紅細胞壓積過高或紅細胞變形性顯著下降引起(因為ηp主要受這兩者和血漿粘度影響)。這對微循環(尤其是毛細血管血流)同樣不利。
- 潛在關聯情況: 紅細胞增多癥(導致ηp增高)、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等紅細胞膜缺陷疾病(導致變形性差,ηp增高)、嚴重脫水(血漿粘度增高,ηp增高)等。此時血液在微血管(毛細血管)中的流動阻力主要來自于高細胞濃度或僵硬的細胞。
三、 精準檢測的醫學價值
動塑比的計算依賴于對血液樣本在精確控制切變率(特別是200s?¹)下的動力粘度和塑性粘度的準確測量。這通常需要使用性能可靠的旋轉式粘度計完成。
- 更精細的風險評估: 在血栓性疾病、糖尿病并發癥、高血壓靶器官損害、慢性炎癥狀態等風險評估中,動塑比結合其他流變學指標(如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聚集指數、變形指數),能提供比單一粘度值更豐富的信息,更精準地識別出主要由紅細胞聚集異常導致高粘滯風險的個體。
- 療效監測: 對于使用改善紅細胞聚集性藥物(如某些改善微循環藥物、降纖藥物、他汀類藥物等)或采用血液稀釋療法的患者,監測動塑比的變化可以直觀反映治療措施對紅細胞聚集狀態的改善效果。
- 深入病理機制研究: 在基礎醫學和臨床研究中,動塑比是探討紅細胞聚集性在疾病發生發展中作用的重要量化工具。
檢測注意事項:
- 標準化操作: 采血方式、抗凝劑選擇與濃度、樣本處理時間與溫度、測量溫度(通常嚴格控制在37°C)等必須嚴格按照標準流程執行,以保證結果可靠性和可比性。
- 綜合解讀: 動塑比必須結合其他血液流變學指標、紅細胞壓積、血漿生化指標(如纖維蛋白原、血脂)以及患者的具體臨床狀況進行綜合分析,避免孤立解讀。
結語
動塑比作為血液流變學領域的一項精專指標,是連接紅細胞聚集特性與宏觀血流動力學表現的關鍵橋梁。它深刻反映了紅細胞在特定血流條件下“抱團”傾向的強弱,為評估微循環障礙風險、理解相關疾病機制以及監測干預效果提供了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視角。在追求精準醫療的時代,深入理解和合理應用動塑比,將有助于更早識別循環風險,優化治療方案,最終改善患者預后。對血液流變特性的精準把握,是守護微循環健康的重要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