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放電試驗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電力設備絕緣的隱形“聽診器”:局部放電試驗解析
前言
在電力設備的安全運行中,絕緣系統如同生命線。局部放電(Partial Discharge, PD)雖能量微弱,卻是絕緣內部隱患(如氣隙、雜質、尖端毛刺)的早期精確預警信號。及時捕捉這些“電火花微聲”,對預防災難性故障至關重要。局部放電試驗,正是這把關鍵的無損“聽診器”。
一、 核心概念:何為局部放電?
當設備內部電場在局部區域(非導體貫穿處)強度過高,超過介質耐受極限時,該微小區域會發生瞬間擊穿放電現象,即局部放電:
- 特點: 放電能量極小,不會立即引發貫通性擊穿。
- 危害: 持續性放電產生帶電粒子、臭氧、熱量等,緩慢但持續侵蝕絕緣材料,最終導致絕緣性能劣化乃至徹底失效。
- 本質: 絕緣內部潛在缺陷的靈敏外在表現。
二、 主要檢測原理與方法
局部放電檢測的核心在于捕捉放電產生的多種物理化學效應:
-
電氣脈沖檢測法(主流):
- 原理: 測量放電瞬間產生的微小瞬態電流脈沖。
- 關鍵參數: 視在放電量(q):以皮庫侖(pC)為單位,量化放電強度的核心指標。
- 依據標準: 嚴格遵循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 60270 標準規定的方法搭建回路、校準及測量。
- 優勢: 定量精準,靈敏度高,應用成熟廣泛(實驗室與現場)。
-
超聲波檢測法:
- 原理: 捕捉放電能量激發的高頻機械振動(超聲波)。
- 實施: 使用高靈敏超聲傳感器接觸設備表面或置于空氣中接收信號。
- 優勢: 抗電磁干擾強,可有效進行放電點空間定位(聲波時差法)。
- 局限: 信號易衰減(尤其氣體絕緣),定量較脈沖電流法困難。
-
特高頻檢測法:
- 原理: 接收放電過程輻射的數百MHz至數GHz頻段的電磁波。
- 實施: 采用特制天線傳感器提取信號。
- 優勢: 抗低頻干擾能力卓越,特別適用于氣體絕緣設備(GIS/GIL)。
- 局限: 通常難以精確標定視在放電量絕對值。
-
其他輔助方法: 光測法(檢測放電光子)、化學檢測法(分析臭氧、氮氧化物等分解產物)提供多維度信息補充。
三、 標準試驗流程要點
嚴謹的脈沖電流法試驗流程包括:
- 環境控制: 確保背景干擾低于規定限值(通常要求背景噪聲 ≤ 設定值,如 1 pC)。
- 設備連接: 精確布置檢測阻抗、耦合電容與試品連接,形成標準測試回路。
- 校準驗證: 向試品注入已知電荷量的校準脈沖,確認整套測量系統(包括連接線)的傳輸與響應特性準確無誤。
- 分級加壓:
- 起始電壓:從遠低于預期局部放電起始電壓開始。
- 升壓過程:按設定步長勻速升壓,密切監視放電信號。
- 記錄關鍵點:
- 起始放電電壓: 首次觀測到穩定放電信號(≥ 設定閾值)的最低電壓。
- 指定試驗電壓下的放電量: 在設備最高工作相電壓(或標準規定更高試驗電壓)下穩定保持一段時間(如10分鐘),測量并記錄穩定的最大視在放電量。
- 熄滅電壓: 從高于起始電壓處逐步降壓,放電信號消失(低于閾值)時的電壓。
- 圖譜分析: 同步記錄放電的幅值、相位、頻次關系(相位分辨放電圖譜 - PRPD),為判斷缺陷類型(氣隙、懸浮、沿面放電等)提供核心依據。
四、 核心價值與應用場景
- 出廠質量把控: 高壓新品(變壓器、GIS、電纜、電機、互感器等)出廠前必經的核心試驗,剔除設計或制造缺陷產品。
- 安裝投運驗證: 設備現場安裝完成后,驗證運輸、安裝過程是否引入絕緣損傷。
- 運行狀態監護: 周期性或在線監測運行中設備的絕緣狀態,捕捉早期劣化趨勢(狀態檢修CBM的核心依據)。
- 故障診斷定位: 設備異常時,精準識別故障類型及大致位置,指導維修。
- 檢修效果評估: 設備維修后,檢驗絕緣恢復情況是否達標。
五、 結果解讀與典型缺陷關聯
- 放電量水平: 是首要判據。不同設備類型、電壓等級有對應的合格限值(如變壓器繞組通常在幾十至幾百pC內)。超標即視為不合格。
- PRPD圖譜特征: 是判斷缺陷性質的“指紋”。
- 氣隙放電: 典型出現在電壓峰值附近的正、負半周對稱脈沖群。
- 懸浮電位放電: 通常出現在過零點附近,正負半周可能不對稱。
- 沿面放電: 脈沖分布較寬,多出現在電壓上升或下降沿。
- 尖端放電: 多為負半周幅值較高的不對稱脈沖。
- 起始/熄滅電壓: 與絕緣耐受裕度相關。過低或兩者差值過大均警示絕緣性能不佳。
六、 試驗關鍵注意事項
- 嚴格控制環境: 濕度、溫度、電磁干擾(尤其是工頻及高頻通訊干擾)需有效管理。
- 確保可靠接地: 所有設備、儀器、人員安全接地至關重要。
- 保障安全距離: 嚴格執行高壓試驗安全規程,設置清晰隔離區。
- 校準不可省略: 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可比性和溯源性。
- 干擾辨識與抑制: 熟練運用硬件(濾波器、屏蔽)、軟件(多頻帶分析、脈沖鑒別算法)手段排除干擾。
- 專業解讀圖譜: 數據需由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結合設備結構、試驗條件綜合分析。
結語
局部放電試驗以其卓越的敏感性,成為洞察絕緣系統內部“健康密碼”的關鍵技術手段。從核心原理到嚴格的標準化流程,從多方法的綜合應用到圖譜的深度解讀,該試驗構筑了保障電力設備本質安全的重要防線。持續推動檢測技術精進、深化缺陷診斷模型研究,方能更精準地捕捉絕緣失效的“初啼”,為構建智能、可靠的電力網絡提供堅實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