脹破強度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測試:評估材料抗內部壓力能力的關鍵手段
核心概念與價值
脹破強度測試是一種至關重要的材料力學性能評估方法,主要用于測定織物、無紡布、紙張、塑料薄膜、皮革等片狀或柔性材料在垂直于其平面的均勻遞增液壓或氣壓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其核心價值在于:
- 模擬真實受力: 相較于單向拉伸測試,它能更真實地模擬材料在實際使用中承受多方向壓力(如服裝肘部、膝部,氣囊膨脹,濾材受壓,土工布受擠)的復雜狀態。
- 全面性能指標: 直接提供材料在雙軸拉伸狀態下的強度極限(脹破強度)和形變能力(脹破高度/伸長),是評價材料綜合耐用性和安全性的關鍵指標。
- 廣泛應用基礎: 測試結果廣泛應用于產品質量控制、研發選材、規格制定及符合性驗證,是眾多行業(紡織、包裝、醫療、土工、過濾等)的基礎測試項目。
測試原理與方法
測試基于一個核心原理:將試樣牢固夾持在一個規定直徑的環形夾持器內,其下方覆蓋一個彈性橡膠膜。通過液壓或氣壓系統,向橡膠膜下方持續、穩定地施加遞增壓力。壓力通過橡膠膜均勻傳遞至試樣表面,使其產生雙軸拉伸變形(即材料在平面內所有方向同時被拉伸)。
- 壓力傳遞: 液壓(油介質)或氣壓系統提供動力,壓力傳感器精確測量施加的壓力值。
- 試樣變形: 試樣在壓力作用下逐漸膨脹成球冠狀,直至無法承受而發生破裂。
- 關鍵數據捕捉: 儀器自動記錄試樣破裂瞬間所承受的最大壓力值(即脹破強度,單位通常為千帕/kPa 或 千克力/平方厘米/kgf/cm²)以及破裂時試樣頂點相對于原始平面的高度(即脹破高度或脹破擴張度,單位毫米/mm)。
關鍵設備要素
一套標準的脹破強度測試儀通常包含以下核心組件:
- 測試主機: 提供動力源(液壓泵或氣泵)和壓力控制系統。
- 環形試樣夾持器: 具有特定內徑(常見如31.5mm,符合ISO 13938-1/ ASTM D3786等標準),確保試樣被均勻、牢固且無滑移地夾緊。上下夾環需有足夠的夾持力。
- 彈性橡膠膜: 覆蓋在夾持器下方腔體上,作為壓力傳遞介質。其厚度和彈性模量需符合相關標準(如ISO 13938-1規定厚度約1.80±0.05mm,彈性擴張度需滿足特定要求)。
- 壓力腔/壓力室: 容納液壓油或氣體,橡膠膜構成其一側邊界。
- 高精度壓力傳感器: 實時監測并記錄施加在試樣上的壓力。
- 位移傳感器/高度測量裝置: 用于測量試樣膨脹過程中的高度變化,記錄脹破高度。
- 控制系統與數據采集單元: 控制測試速率(如壓力增加速率通常為50-150 mL/min或指定恒速),實時采集壓力與位移數據,計算并顯示/輸出測試結果(脹破強度、脹破高度、時間等)。
遵循的標準體系
為確保測試結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必須嚴格遵循國際、國家或行業標準。主要標準包括:
- ISO 13938-1: 紡織品 脹破性能 第1部分:液壓法測定脹破強力和脹破擴張度 (國際通用)
- ISO 13938-2: 紡織品 脹破性能 第2部分:氣壓法測定脹破強力和脹破擴張度 (國際通用)
- ASTM D3786: 紡織品液壓脹破強度測試方法 - 膜片式脹破強度測試儀法 (美國)
- ASTM D3787: 紡織品脹破強度測試方法 - 等速牽引(CRT) 球脹破試驗 (美國,較少用于脹破,更偏向頂破)
- GB/T 19976: 紡織品 頂破強力的測定 鋼球法 (中國國家標準,原理類似,但施力方式為機械頂破)
- GB/T 7742.1: 紡織品 織物脹破性能 第1部分:脹破強力和脹破擴張度的測定 液壓法 (中國國家標準,等同采用ISO 13938-1)
- FZ/T 60019: 非織造布破裂強力的測定 (中國行業標準,常參考脹破或頂破方法)
- 注意: 選擇標準時需明確是采用液壓法還是氣壓法,并嚴格遵循該標準對試樣尺寸、數量、調濕條件、夾持器尺寸、橡膠膜規格、測試速率等所有細節要求。
典型應用場景
脹破強度測試因其能反映材料在復雜應力下的整體強度,在眾多領域不可或缺:
- 紡織品與服裝: 評估針織面料、無紡布(如醫用防護服、濕巾)、工業用布(濾布、帆布)的耐用性,預測服裝在肘部、膝部等易受頂壓部位的抗破裂能力。
- 產業用紡織品: 測試土工布、土工膜在土壤或碎石壓力下的抗穿刺和抗頂破性能;評估氣囊織物在展開瞬間承受高壓氣體的能力。
- 紙張與紙板: 測定包裝紙、瓦楞紙板、特種紙(如砂紙原紙)在內部壓力或堆碼擠壓下的抗破裂強度(常使用繆倫耐破度儀,原理與脹破高度相似)。
- 塑料薄膜與復合軟包裝: 評估薄膜、復合膜袋在內容物膨脹、堆壓或真空/加壓環境下的抗破裂能力。
- 皮革制品: 測試鞋面革、服裝革、家具革等在穿著或使用過程中承受彎曲和頂壓的強度。
- 過濾材料: 評估濾布、濾膜在過濾壓差增大時的抗破裂性能,確保過濾系統的安全運行。
- 質量控制與研發: 作為原材料進貨檢驗、生產過程監控、新產品開發性能驗證及產品規格制定的核心測試項目。
測試實施要點與結果解讀
獲得準確可靠的測試數據需關注:
- 試樣準備: 按標準規定取樣,避免在疵點或褶皺處取樣。試樣尺寸需大于夾持環外徑。按規定條件(溫濕度)進行充分調濕平衡。
- 設備校準: 定期使用標準砝碼或標準校準膜對壓力傳感器和位移傳感器進行校準,確保精度。定期檢查更換橡膠膜(老化或損傷的膜會嚴重影響結果)。
- 規范操作: 確保試樣平整無褶皺地夾緊在夾持器中,無滑移。設置正確的測試速率。每次測試后清潔夾持面和橡膠膜。
- 結果計算: 通常報告一組試樣(如5-10個)脹破強度的平均值(單位kPa或kgf/cm²)和變異系數(CV%),有時也報告脹破高度的平均值。結果需明確標注所依據的測試標準。
- 解讀與應用: 脹破強度值越高,表明材料抵抗內部壓力破裂的能力越強。結合脹破高度可了解材料的延展性。需將結果與產品標準、技術規格書或歷史數據進行對比,判斷材料是否合格或滿足特定應用需求。
總結
脹破強度測試是評價片狀材料在雙軸拉伸狀態下抗內部壓力破裂能力的標準化抗內部壓力破裂能力的標準化、關鍵性試驗方法。它通過模擬實際應用中復雜的多向受力狀態,為材料的強度、耐用性和安全性提供了直觀且重要的量化指標。深入理解其原理、嚴格遵循標準規范、正確操作設備并合理解讀結果,對于材料研發、生產質量控制以及終端產品的性能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無論是紡織品、包裝材料還是產業用布,脹破強度數據都是衡量其內在品質和適用性的核心參數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