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封強度試驗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熱封強度試驗:守護包裝密封性能的關鍵評估
副標題:原理、方法與質量保障的核心
在現代包裝工業中,熱封技術因其高效、可靠和經濟性,成為塑料薄膜、復合膜等軟包裝材料最主要的封合方式。熱封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包裝的密封完整性,關乎產品(尤其是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的安全性、保質期和消費者體驗。熱封強度試驗是量化評估這一關鍵性能的標準化測試方法,為包裝材料選擇、生產工藝優化和最終產品質量控制提供至關重要的數據支撐。
一、 熱封工藝及其強度的重要性
熱封本質上是通過外部加熱(通常由熱封棒的加熱元件提供),使包裝材料封口區域的熱塑性內層(熱封層)達到熔融狀態,在特定壓力下貼合熔融、冷卻固化后形成牢固結合的過程。理想的封口應具備:
- 高密封強度: 能夠承受在運輸、倉儲、堆碼、搬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拉伸、沖擊、擠壓等外力而不開裂或泄漏。
- 良好的完整性: 封口處無通道、針孔或薄弱點,有效阻隔氣體(如氧氣、水蒸氣)、微生物等的侵入或內容物的滲出。
- 適宜的開啟性能: 在某些應用(如易撕包裝)中,也需考慮消費者開啟所需的力值范圍。
熱封強度不足是常見的包裝失效形式之一,輕則導致內容物泄漏、變質,重則可能引發安全事故或大規模召回,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品牌聲譽損害。因此,科學準確地測定熱封強度,是包裝質量控制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二、 熱封強度試驗的核心原理
熱封強度試驗的核心目標是測量將預先制備好的熱封樣條在封口處完全剝離(或拉斷)時所需的最大力值。該測試通常在萬能材料試驗機上完成,遵循以下核心步驟和原理:
-
樣條制備:
- 使用標準化的熱封試驗機(模擬實際生產工藝的溫度、壓力、時間參數)在待測包裝材料上制作熱封條。
- 將熱封后的材料按標準規定(如寬度為15mm或25mm)裁切成條形試樣。裁切需精確,確保封口位于試樣中部且兩邊留有足夠的夾持區域。
- 對于“T型剝離”測試(最常用),需小心地將試樣一端未熱封的兩層材料分開一定長度(通常25mm),形成“T”型夾持端。
-
測試過程:
- 將制備好的試樣兩端(上層和下層分開的部分)分別夾持在材料試驗機的上下夾具上。
- 設定試驗參數:試驗速度(通常為200mm/min或300mm/min,需遵循相關標準)、數據采集頻率等。
- 啟動試驗機,上下夾具以恒定速度反向運動,對熱封縫施加剝離力。
- 力傳感器實時記錄整個剝離過程中的力值變化。
-
結果分析與報告:
- 最大熱封強度: 通常報告剝離過程中出現的峰值力(單位:N或N/15mm, N/25mm)。這是最常用的評價指標。
- 平均剝離強度: 計算整個有效剝離行程中(剔除夾持端影響)力值的平均值。
- 剝離曲線特征: 觀察力-位移曲線的形態(如平滑、波動、鋸齒狀等),可幫助分析熱封界面的破壞模式(內聚破壞、界面破壞、材料撕裂)和均勻性。
- 破壞模式: 記錄試樣破壞后封口處的狀態:
- 界面剝離 (Adhesive Failure): 兩層材料在封口界面完全分離,常見于熱封層熔融不充分、表面污染或熱封層與基材結合力差。
- 內聚破壞 (Cohesive Failure): 封口材料本身(通常是熱封層)被撕裂開。若發生在熱封層內通常認為熱封良好;若發生在基材層則可能是基材強度不足。
- 材料撕裂: 破壞發生在封口邊緣的材料本體上,而非封口縫本身,表明材料強度可能是限制因素。
- 報告內容: 需清晰報告試樣寬度、測試速度、試驗環境(溫濕度)、熱封條件(溫度、壓力、時間)、試樣數量、最大熱封強度(平均值、標準差)、破壞模式等關鍵信息。
三、 執行試驗的關鍵要素與標準
為確保測試結果的可靠性、重現性和可比性,必須嚴格控制以下要素并遵循相關標準:
-
標準化操作:
- 嚴格按照公認的國家標準(如GB/T)、國際標準(如ASTM F88/F88M -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eal Strength of Flexible Barrier Materials, ISO 11607 - 最終滅菌醫療器械的包裝)或行業標準進行操作。
- 試樣尺寸與制備: 寬度、熱封條長度、未封合部分的分離長度必須精確一致。
- 熱封參數: 熱封溫度、壓力、時間必須精確控制并記錄。這些參數對最終強度影響極大。
-
環境控制:
- 試驗應在標準溫濕度環境下(如23±2°C, 50±5%RH)進行并進行狀態調節。溫濕度變化會影響材料性能和測試結果。
-
設備校準與維護:
- 試驗機(力傳感器、位移傳感器)、熱封試驗機(溫度、壓力控制系統)必須定期進行計量校準,確保數據準確。
- 夾具應保持清潔,夾持面平整,確保夾持牢固不打滑,且不對試樣造成額外損傷。
-
代表性取樣:
- 從包裝卷材或成品袋不同位置(縱向、橫向)取樣,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測試足夠數量的試樣(通常≥10個)以獲取統計學意義的數據。
四、 影響因素與結果解讀
熱封強度受多重因素影響,解讀結果需結合這些因素:
-
材料特性:
- 熱封層材料: 樹脂種類(如LDPE, CPP, Surlyn, EVA)、分子量及分布、添加劑(爽滑劑、開口劑)、厚度、表面張力(潤濕性)。
- 基材特性: 強度、挺度、熱收縮性、復合層間結合力。
- 材料匹配性: 不同材料組合的熱封相容性差異顯著。
-
熱封工藝參數:
- 溫度: 過低導致熔融不足,強度低(界面剝離);過高可能導致材料降解、熱粘性差或產生“根切”(根切處強度驟降)。
- 壓力: 不足使界面接觸不良;過高可能擠出熔融層或損傷材料。
- 時間: 不足則熔融層未充分結合;過長增加生產效率損失和材料熱損傷風險。
- 冷卻效果: 冷卻速率影響結晶度和最終強度。
-
設備與操作:
- 熱封棒平整度、溫度均勻性、壓力均勻性至關重要。
- 試樣裁切精度、夾持對中性直接影響測試結果。
-
解讀關鍵:
- 數值達標: 強度值是否滿足產品標準或客戶要求的最低值?
- 穩定性: 不同批次、不同點位樣品強度值波動是否在可接受范圍內?(標準差大小)。
- 破壞模式: 觀察主導的破壞模式,有助于診斷問題根源(是材料問題還是工藝問題?)。
- 趨勢分析: 對比實驗數據(如不同熱封溫度下的強度),尋找最佳工藝窗口。
五、 應用場景與常見挑戰
- 新材料開發與篩選: 評估不同熱封樹脂或復合結構的封合性能。
- 生產工藝驗證與優化: 確定最佳熱封溫度、壓力、時間組合;監控生產線的穩定性。
- 來料質量控制 (IQC): 檢驗進廠包裝膜卷的熱封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 制程質量控制 (IPQC): 在線或離線抽檢成品包裝袋的封口強度。
- 成品出廠檢驗 (FQC) / 客戶投訴分析: 驗證包裝密封可靠性,分析封口失效原因。
- 包裝設計驗證: 確保設計結構下的封口能滿足跌落、堆碼等后續要求(常與其他測試如爆破強度、密封性試驗結合)。
- 法規符合性: 滿足醫療器械、食品接觸材料等相關法規對包裝密封性的要求。
常見挑戰:
- 材料熱敏性導致工藝窗口窄。
- 多層復合材料各層收縮率不一致導致封口翹曲、強度不均。
- 高速生產線下熱封參數的精確控制與實時監測。
- 特殊結構(如直立袋底部加強筋、拉鏈封口)的熱封強度測試方法適配。
六、 :質量基石與持續改進
熱封強度試驗是評判軟包裝封口質量最核心、最直接的物理性能測試手段。它不僅僅是獲取一個力值數據,更是理解材料特性、優化生產工藝、診斷質量問題、保障最終包裝功能性和產品安全性的基石。通過嚴格執行標準化的測試流程,精確控制影響因素,深入解讀測試結果(數值、曲線、破壞模式),包裝工程師和質量控制人員能夠有效監控和持續改進熱封工藝,為產品的安全流通和用戶滿意度筑牢堅固的防線。隨著包裝材料與技術的不斷創新,熱封強度測試方法也在不斷發展(如高速剝離測試、微小區域測試、在線/無損檢測技術探索),但其作為評估密封可靠性的核心地位將始終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