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破指數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耐破指數測試:評估材料抗破裂能力的關鍵指標
一、耐破強度與耐破指數的定義
耐破強度,也稱為破裂強度,是指材料在單位面積上所能承受的、垂直于試樣表面的均勻增大的最大壓力。它衡量的是材料抵抗外部壓力導致破裂的能力,其常用單位為千帕(kPa)或磅力每平方英寸(lbf/in²)。
耐破指數則是將耐破強度值進行標準化處理的指標。其定義為:在標準溫濕度條件下,單位定量(通常為每平方米克重)的紙或紙板試樣破裂時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計算公式為:
耐破指數 (kPa·m²/g) = 耐破強度 (kPa) / 定量 (g/m²)
引入耐破指數的核心目的在于消除材料本身厚度或克重差異對測試結果的影響,使得不同定量、不同厚度的材料之間能夠進行更為公平、科學的抗破裂性能對比。
二、測試原理與核心設備
耐破指數測試基于一個清晰的物理原理:通過持續施加均勻遞增的液壓或氣壓壓力,直至試樣破裂,以此測定其極限承載能力。
核心測試設備通常包含以下關鍵部件:
- 測試主機: 提供穩定可控的液壓或氣壓壓力源。
- 夾持系統:
- 上夾盤: 通常為堅固的金屬環,中心有圓孔。
- 下夾盤: 同樣為金屬環,中心圓孔下方連接著彈性膠膜(通常由優質橡膠制成)。
- 夾持力: 上下夾盤需能將試樣牢固夾緊,施加足夠的夾持力(通常有標準規定,如不低于690 kPa或1000 kPa),確保試樣在測試過程中不會滑動,且破裂僅發生在夾盤圓孔覆蓋的區域內。
- 彈性膠膜: 位于下夾盤下方,是傳遞液壓的關鍵部件。膠膜在液壓作用下向上均勻膨脹凸起,從而將壓力傳遞到緊貼其上的試樣表面。膠膜的材質、厚度和彈性必須符合相關標準(如ISO 2758/2759, GB/T 454等)的要求,其自由凸起高度(通常約10mm)也需定期校準。
- 壓力傳感器與顯示/記錄系統: 精確測量施加在膠膜上的液壓壓力,并在試樣破裂瞬間記錄峰值壓力(即耐破強度值),通常以數字或模擬方式顯示和輸出。
- 加壓系統: 以標準規定的恒定速率(如液壓型儀器通常為170±15 mL/min)增加系統內的液體壓力(常用為純甘油或含緩蝕劑的乙二醇水溶液)。
三、標準測試流程詳解
為確保測試結果的可比性和準確性,必須嚴格遵循相關標準(如ISO 2758/2759, GB/T 454, TAPPI T403等)規定的程序:
-
樣品預處理:
- 按標準規定的方法取樣。
- 將試樣置于標準溫濕度環境(通常為23±1°C, 50±2% RH)中進行平衡處理,時間至少4小時(具體時間根據材料厚度和吸濕性而定),使試樣水分含量與環境達到平衡。
-
試樣制備:
- 從平衡后的樣品中裁切足夠數量(通常每個測試點至少10個有效試樣)的圓形或方形試樣。試樣尺寸應足夠大,確保能完全覆蓋上下夾盤的夾持區域,且夾盤圓孔(標準直徑通常為30.5±0.5mm或31.5±0.5mm)位于試樣中心。
-
設備校準與準備:
- 檢查設備狀態,確保清潔無塵。
- 校準壓力傳感器和加壓速率。
- 檢查膠膜狀態(無損傷、老化、變形),必要時更換。檢查膠膜自由凸起高度是否符合要求。
- 設定并確認夾持壓力達到標準規定值。
-
測試操作:
- 將試樣平整地放置在下夾盤的膠膜上,確保無皺褶、無預損傷。
- 啟動夾持裝置,以標準夾持力牢固夾緊試樣。
- 啟動加壓系統,以標準速率(如170±15 mL/min)勻速增加液壓。
- 觀察壓力上升和試樣變形情況。當試樣突然破裂時,設備自動記錄并顯示峰值壓力(耐破強度,單位kPa)。
- 松開夾持裝置,取出破裂試樣。
-
結果計算:
- 記錄所有有效試樣的耐破強度值(去除因明顯缺陷或夾持不當導致的異常值)。
- 計算所有有效試樣耐破強度值的算術平均值。
- 測量或獲取試樣的定量(克重,單位g/m²)。
- 應用公式:耐破指數 = 平均耐破強度 (kPa) / 定量 (g/m²),計算結果,通常保留至小數點后一位。
-
報告:
- 清晰報告測試結果(平均耐破強度、定量、計算得出的耐破指數)。
- 注明所依據的測試標準(如GB/T 454)。
- 報告測試時的溫濕度條件。
- 報告試樣數量及有效試樣數量。
- 報告膠膜類型(如適用)。
四、影響測試結果的關鍵因素
獲得準確可靠的耐破指數測試結果,需密切關注以下影響因素:
- 溫濕度: 紙和紙板的力學性能對溫濕度極其敏感。試樣必須在標準溫濕度下充分平衡,測試也應在該環境下進行,否則結果會顯著偏離真實值。
- 試樣狀態:
- 夾持: 夾持力不足會導致試樣滑動,測試值偏高;夾持力過大可能造成試樣邊緣提前損傷。夾持時必須確保試樣平整、無皺褶。
- 缺陷: 試樣表面或邊緣的折痕、皺紋、孔洞、污染等缺陷會顯著降低測試結果。
- 方向性: 紙板具有方向性(MD/CD),測試時應注明試樣方向(通常MD方向強度更高)。
- 設備狀態:
- 膠膜: 這是關鍵影響因素。老化、硬化、變薄、劃傷或變形的膠膜會顯著改變傳遞壓力的效率,導致結果失真。必須定期檢查、校準(凸起高度)和更換膠膜。
- 夾盤: 夾盤表面必須清潔、平整、無毛刺。圓孔邊緣應光滑,無缺口。
- 壓力系統: 加壓速率必須準確穩定。壓力傳感器需定期校準,確保精度。
- 夾持力: 施加的夾持力必須穩定且符合標準要求。
- 操作規范性: 操作人員是否嚴格按照標準流程操作,包括試樣放置、夾持、啟動測試等步驟,直接影響結果的一致性。
- 定量測量: 定量(克重)測量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耐破指數計算的準確性。
五、耐破指數的核心應用價值
耐破指數作為材料抵抗外部壓力破裂能力的標準化指標,在多個領域具有重要應用:
- 包裝材料質量控制的核心指標:
- 紙箱/紙盒: 評估瓦楞紙板、箱紙板等制成的運輸包裝箱(如瓦楞紙箱)或銷售包裝盒在堆碼、搬運、運輸過程中抵抗頂部或側面擠壓、沖擊導致破裂的能力。耐破指數是預測紙箱抗壓強度(BCT)的重要參數之一。
- 紙袋: 評估水泥袋、面粉袋、購物袋等承受內裝物壓力、拋摔或堆壓時的抗破裂能力。
- 紙管/紙芯: 評估卷材(如紙張、薄膜、紡織品)用紙管在卷繞、搬運和存放過程中抵抗徑向壓力的能力。
- 紙張性能評價: 對于掛面紙板、卡紙、牛皮紙等,耐破指數是衡量其內在強度的重要指標,影響其最終用途的適用性。
- 材料研發與選型依據: 材料供應商和包裝設計師利用耐破指數數據比較不同材料、不同配方的抗破裂性能,優化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
- 生產過程的監控: 生產線上定期測試耐破指數,可以監控原材料、生產工藝(如打漿度、壓榨、干燥、施膠、涂布)的穩定性,及時發現波動和問題。
- 驗收標準與貿易依據: 耐破指數常被寫入采購合同和產品規格書中,作為買賣雙方驗收材料和包裝成品質量的重要技術指標和貿易依據。
- 包裝安全性與可靠性評估: 對于需要保護內裝物(尤其是易碎品、危險品、食品等)的包裝,足夠的耐破指數是保障其在流通過程中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基礎。
結語
耐破指數測試是評價紙、紙板及其制品抵抗外部壓力破裂能力的關鍵標準化方法。通過理解其定義、原理、標準操作流程以及關鍵影響因素,使用者能夠獲得準確可靠的數據。這些數據在材料質量控制、產品研發、工藝優化、包裝設計和貿易驗收等環節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確保包裝的保護性能、提升產品質量、優化成本和控制風險至關重要。嚴格遵守測試標準,關注細節(尤其是試樣狀態和設備校準,特別是膠膜狀態),是獲得有意義測試結果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