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點測定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屈服點測定:材料力學行為的臨界標識
副標題:原理、方法與關鍵影響因素解析
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準確測定材料的屈服點是評估其力學性能、進行結構設計及失效分析的核心環節。屈服點標志著材料開始發生顯著的、不可逆的塑性變形,是其抵抗永久變形能力的重要指標。
一、屈服點的定義與工程意義
屈服點是指材料在拉伸(或壓縮)過程中,應力-應變曲線上的特定點,超過此點后,材料將發生明顯的塑性流動,即使應力不再增加(或略有下降),應變也會顯著增加。
- 上屈服點:材料首次發生塑性屈服時對應的應力峰值。
- 下屈服點:在屈服過程中,應力達到相對穩定平臺(或波動平臺)時的最低應力值。對于無明顯物理屈服點的材料,則通常采用規定塑性延伸強度作為工程屈服強度。
屈服點的測定直接關系到: - 結構安全裕度的設定。
- 材料選型與工藝優化。
- 產品質量控制與標準的符合性判定。
二、核心測定原理
屈服點測定主要基于材料在單調遞增拉伸載荷作用下的應力-應變響應。其物理本質是材料內部位錯開始大規模滑移并克服晶格阻力的臨界狀態。
- 物理屈服點測定:適用于有明顯屈服平臺的材料(如低碳鋼)。通過在拉伸曲線上直接識別初始屈服發生的拐點或平臺起始點來判定。
- 約定屈服強度測定(如 Rp0.2):適用于無明顯物理屈服點的材料(如鋁合金、銅合金、高強鋼)。通過在應力-應變曲線上作一條平行于彈性變形階段直線的偏移線(偏移量通常為 0.2% 的塑性應變),該偏移線與應力-應變曲線的交點所對應的應力值即為規定塑性延伸強度 Rp0.2。
三、主要測試方法
標準化的拉伸試驗是測定屈服點最普遍且精確的方法(依據 ISO 6892-1, ASTM E8/E8M, GB/T 228.1 等)。
-
試驗設備與試樣:
- 使用配備載荷傳感器和精確變形測量裝置(引伸計)的萬能材料試驗機。
- 試樣需嚴格按相關標準加工,確保幾何尺寸(特別是平行長度和橫截面積)及表面狀態符合要求。
-
關鍵測量工具 - 引伸計:
- 作用: 高精度測量試樣標距內的變形(應變),是精確測定屈服點(尤其是 Rp0.2)的關鍵設備。
- 要求: 引伸計需滿足標準規定的精度等級(通常不低于 1 級),并在整個彈性階段和屈服判定階段保持夾持狀態。
-
測定過程詳解:
- 裝夾與初始化: 試樣正確安裝于試驗機夾具中,施加微小的預載荷消除間隙,安裝并清零引伸計。
- 連續加載: 按照標準規定的應變速率(尤其在接近預期屈服點時)對試樣施加單調遞增的軸向拉力。
- 數據采集: 試驗機控制系統實時同步記錄載荷值和引伸計測得的變形值(或應變值)。
- 屈服點識別:
- 物理屈服點判定:
- 圖解法: 繪制應力-應變曲線,人工識別應力首次下降或平臺起始點。
- 指針法(傳統): 觀察測力度盤指針首次停滯或回轉時的載荷(精度較低,現多用數字記錄替代)。
- 約定屈服強度判定:
- 在記錄的應力-應變(或載荷-變形)數據中,繪制一條平行于彈性段直線、偏移量為 0.2% 塑性應變的直線。
- 確定該偏移線與實際應力-應變曲線的交點,交點對應的應力值即為 Rp0.2(或 R_p0.2)。
- 物理屈服點判定:
- 測試終止: 通常在試樣斷裂后停止,但屈服點測定通常在塑性變形初期即可完成。
四、影響測定精度的關鍵因素
- 應變速率控制: 屈服點值對加載速率敏感。標準嚴格規定了屈服期間(或彈性階段后期)的應變速率范圍(如 0.00025 s?¹),過快或過慢均會導致結果偏差。現代試驗機普遍具備閉環應變速率控制能力。
- 引伸計的精度與安裝: 引伸計的精度等級、校準狀態以及其在試樣上的安裝位置和夾持力直接影響變形測量的準確性,從而顯著影響 Rp0.2 等約定強度的測定結果。
- 試樣質量: 試樣的加工精度(尺寸公差、同心度)、表面粗糙度、是否存在劃痕或殘余應力都會影響應力分布和屈服行為。
- 試驗機系統誤差: 載荷傳感器的精度、校準狀態、同軸度調整、夾具的打滑等因素均需控制在標準允許范圍內。
- 數據處理方法: 彈性段直線的擬合方法(如最小二乘法)、偏移線的繪制規則以及交點的判定算法需符合標準要求。自動化測試軟件通常內置標準算法。
- 材料特性: 某些材料(如經過特定處理的鋼)可能出現多個屈服點或不連續的屈服行為,需特別注意識別。
- 環境溫度: 高溫或低溫會顯著改變材料的屈服行為,標準測試通常在室溫進行(23°C ± 5°C),否則需注明溫度條件。
五、
屈服點的精準測定是揭示材料塑性變形起始閾值的關鍵技術。深入理解其定義、物理含義以及測試原理,嚴格遵循標準化的測試方法,精確控制應變速率,選用高精度引伸計并規范操作流程,是獲取可靠屈服點數據的根本保障。充分考慮各類影響因素并采取相應控制措施,對于確保測定結果的準確性、重現性以及工程應用價值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為材料評估、結構設計和失效分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學性能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