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氣檢漏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氦氣檢漏:高靈敏度密封性檢測的關鍵技術
引言
在現代工業生產與科研中,確保設備、部件或系統的密封完整性至關重要。微小泄漏可能導致性能下降、安全隱患、環境污染或產品失效。在眾多檢漏方法中,氦氣檢漏憑借其卓越的靈敏度、精確度和可靠性,已成為檢測微小泄漏的黃金標準,廣泛應用于對密封性要求極高的關鍵領域。
核心原理:示蹤氣體與質譜探測
氦氣檢漏的核心在于利用氦氣作為“示蹤氣體”,并采用專門的氦質譜檢漏儀進行探測。其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幾點獨特優勢:
-
氦氣的理想特性:
- 分子量小(4 g/mol): 使其流動性極佳,能迅速通過微小的漏孔。
- 惰性氣體: 化學性質極其穩定,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不會腐蝕系統或污染被測工件。
- 自然豐度低: 大氣中氦氣含量僅約5 ppm(百萬分之五),背景干擾小,顯著提高檢測信噪比。
- 無毒無害: 使用安全(但需注意高濃度下可能的窒息風險)。
- 易擴散: 易于在測試空間內均勻分布。
-
質譜儀的精準識別:
- 氦質譜檢漏儀的核心部件是質譜分析室。它將被測氣體(可能包含來自漏孔的氦氣)離子化。
- 離子在電場和磁場的作用下運動,不同荷質比(m/z)的離子會以不同的軌跡偏轉。
- 儀器將質荷比為4(對應氦離子He?)的離子篩選出來并聚焦到離子收集極上。
- 收集到的氦離子產生的電流信號被放大和測量,信號強度直接對應于檢測到的氦氣量,從而反映泄漏率的大小。
主要設備:氦質譜檢漏儀
一臺典型的氦質譜檢漏儀包含以下關鍵子系統:
- 質譜管: 核心部件,實現氣體的離子化、分離和檢測。
- 高真空系統: 通常包含機械泵(前級泵)和分子泵(高真空泵),為質譜管工作提供必需的高真空環境(通常優于10?? Pa)。
- 測量電路: 將微弱的離子流信號放大并轉換為可讀的泄漏率數值(常用單位:mbar·L/s 或 Pa·m³/s)。
- 控制系統: 負責儀器啟動、運行、校準、數據顯示和通信。
- 檢漏口: 連接被測件的標準接口(如KF法蘭、ISO法蘭)。
常用方法:靈活多樣的檢測策略
根據被測件的特性、生產流程和精度要求,氦氣檢漏常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
真空法(檢漏儀抽真空):
- 工作原理: 將被測件內部抽真空,外部噴吹或施氦氣(噴氦法);或將整個被測件置于充滿氦氣的密閉罩內(罩氦法),檢漏儀連接工件內部。
- 適用對象: 本身可承受真空、內部容積適中的密封容器、腔體、真空設備組件等。是靈敏度最高的方法。
- 優點: 靈敏度極高(可探測10?¹² mbar·L/s甚至更小的漏率),定量準確。
- 缺點: 需要將被測件抽真空,可能耗時長;大型或復雜工件抽真空困難。
-
吸槍法(正壓法):
- 工作原理: 在被測件內部充入一定壓力的氦氣混合物(通常氦氣比例較高)。用連接在檢漏儀入口的吸槍(取樣探頭)在工件外部可疑區域(如焊縫、密封圈、螺紋接口等)移動掃描,捕捉從漏孔逸出的氦氣。
- 適用對象: 大型、無法抽真空或內部結構復雜的設備、管道系統、現場安裝的設備等。
- 優點: 無需抽空被測件,便攜性強,適合現場檢漏和定位漏點。
- 缺點: 靈敏度低于真空法(受環境氦本底、吸槍移動速度、距離等因素影響),難以精確定量,定位精度依賴于操作。
-
累積法(真空室法):
- 工作原理: 將被測件(通常已充滿氦氣或置于氦氣環境中一段時間)放入密閉的真空室中。將真空室抽真空并用檢漏儀檢測。泄漏的氦氣在封閉的真空室內累積一段時間后再測量,能大幅提高微小泄漏的檢出能力。
- 適用對象: 對極小泄漏有極高要求的精密部件(如半導體部件、航天密封件、高端醫療器械)。
- 優點: 可檢測極微小的泄漏(低于噴氦法的下限),適合批量小件檢測。
- 缺點: 需要額外的真空腔室,測試周期較長(累積時間),成本較高。
關鍵流程:確保可靠性的步驟
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標準的氦氣檢漏流程通常包括:
-
前期準備:
- 清潔被測件表面,避免油污、灰塵堵塞漏孔或干擾檢測。
- 根據選定的方法準備氦氣源(高純氦)、管路、連接件、真空腔或充氣設備等。
- 校準氦質譜檢漏儀(通常使用標準漏孔)。
-
連接與抽真空(如適用):
- 將被測件正確連接到檢漏系統。
- 啟動真空系統,將被測件或檢漏系統抽至檢測所需的工作真空度。
-
背景(本底)測量:
- 在正式施氦前,測量系統本身的氦本底信號(由殘余氦氣或系統微漏產生)。確保本底值穩定且低于檢測閾值。
-
施氦(示蹤氣體引入):
- 根據選定的方法(噴吹、充壓、罩氦、累積),將氦氣施加到可能的泄漏路徑外側或被測件內部。
-
檢測與定位:
- 觀察檢漏儀讀數變化。
- 真空法/吸槍法:當信號顯著升高(超出本底和設定閾值)時,表明探測到泄漏。吸槍法需緩慢移動探頭精確定位漏點。
- 累積法:測量累積一段時間后的氦分壓升高值,計算泄漏率。
-
泄漏率確定:
- 儀器會根據信號強度和校準曲線直接顯示或計算出等效標準漏率(一般在標準狀態:入口壓力1 bar,出口壓力0,20℃條件下)。
- 使用標準漏孔進行比對是精確標定的關鍵。
-
結果判定與記錄:
- 將測量值與預定義的泄漏率驗收標準進行比對,判斷合格/不合格。
- 詳細記錄測試參數(日期、時間、操作者、儀器狀態、工件信息、測試方法、泄漏率測量值、漏點位置(如定位)、環境條件等)。
核心優勢:無可比擬的檢測能力
- 極高的靈敏度: 是目前所有實用檢漏方法中靈敏度最高的,能檢測到其他方法(如水泡法、壓力衰減法)無法發現的極微小泄漏(分子流級別)。
- 精確定量: 可直接測量泄漏率,而非僅僅是定性判斷有無泄漏。
- 精確定位: 尤其在使用吸槍法時,可以有效定位泄漏點的具體位置,便于返修。
- 安全可靠: 使用惰性氣體氦氣,過程安全無污染。
- 通用性強: 適用于從實驗室小型元件到大型工業設備的廣泛對象(方法需適配)。
典型應用:要求嚴苛的領域
氦氣檢漏技術廣泛應用于對密封性有極高要求的行業:
- 制冷與空調: 壓縮機、蒸發器、冷凝器、制冷劑管路系統(確保環保冷媒不泄漏)。
- 汽車制造: 燃油系統(油箱、管路、油軌)、蒸發排放系統、安全氣囊、空調系統、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包殼體、氫燃料電池系統。
- 航空航天: 燃料貯箱、推進系統、環境控制系統、航天器密封艙、生命維持系統。
- 能源電力: 核電設備(一回路、二回路關鍵部件)、變壓器、高壓開關設備(SF6氣體密封)。
- 半導體制造: 真空腔室、氣體輸送管路、閥門、密封法蘭、晶圓盒(FOUP)。
- 醫療器械: 血液透析設備、人工心肺機、起搏器封裝、無菌包裝。
- 真空設備制造: 所有需要維持高真空或超高真空的設備本體及其部件。
- 科研裝置: 粒子加速器、聚變實驗裝置、高精度分析儀器。
注意事項與局限性
- 成本: 氦氣和氦質譜檢漏儀本身及其維護成本較高。
- 操作復雜性: 需要專業培訓的操作人員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并正確解讀結果。
- 真空要求: 大多數高靈敏度方法需要將被測件或系統抽至較高真空,這本身可能耗時或受限。
- 環境氦本底: 環境中存在的氦氣(如空氣中微量氦、焊接保護氣殘留、附近使用氦氣)可能造成干擾或虛假信號,需注意識別和排除。
- 泄漏方向性: 某些方法(如真空法)主要檢測從外向內的泄漏路徑(氦氣從外部進入真空內部);吸槍法則檢測從內向外的泄漏(氦氣從內部高壓區逸出)。選擇方法需考慮實際服役時的泄漏方向。
- 堵塞效應: 污染物可能暫時堵塞微漏孔,導致漏檢。徹底的清潔至關重要。
發展趨勢
- 更高靈敏度與速度: 持續改進質譜技術和真空系統,追求更低的檢測下限和更快的響應速度。
- 自動化與集成: 與生產線自動化集成,實現快速、無人化在線檢測。
- 便攜性與現場應用: 發展更輕便、電池供電、環境適應性強的便攜式儀器,滿足現場檢漏需求。
- 智能化數據分析: 利用軟件進行數據實時分析、趨勢預測、背景自動補償和智能診斷。
- 替代氣體研究(必要性): 盡管氦氣是當前最優選擇,但因其不可再生性及成本,也在探索其他可能的示蹤氣體(如氫氦混合氣)及相應檢測技術,但氦氣的綜合優勢短期內難以被完全替代。
氦氣檢漏技術以其卓越的靈敏度、精確的定量能力和可靠的定位功能,在保障關鍵產品和系統的密封完整性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存在一定的成本和操作復雜性,但在要求檢測超微泄漏、精確定量或定位漏點的場景下,它往往是可行或最優的選擇。理解其原理、掌握不同方法的適用性并嚴格遵循操作規程,是充分發揮其效能、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可靠的關鍵。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氦氣檢漏將繼續在高端制造、前沿科技和安全保障領域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