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荷變形溫度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材料熱性能的關鍵指標:解讀負荷變形溫度測試
核心概念:熱變形溫度 (HDT)
負荷變形溫度測試,核心目標是測定材料在恒定載荷和勻速升溫條件下,達到規定變形量時所對應的溫度。這個溫度值被稱為熱變形溫度 (Heat Deflection Temperature, HDT) 或 維卡軟化溫度 (Vicat Softening Temperature, VST),是衡量材料短期熱性能和耐熱性的重要指標之一。
核心原理:彎曲變形與溫度關聯
測試的核心原理基于材料在升溫過程中剛性逐漸下降的特性:
- 施加恒定彎曲應力:將標準尺寸的矩形試樣水平放置在兩個支撐刀口上,形成簡支梁。在試樣中點上方,通過壓頭施加一個精確計算的恒定彎曲載荷(常用標準載荷如1.82 MPa 或 0.45 MPa)。
- 勻速加熱介質:將試樣連同加載裝置浸入可勻速加熱的熱傳導介質(通常是硅油)浴槽中。
- 監測變形量:精確測量試樣中點在載荷作用下的撓度(變形量)。當撓度達到預設的標準值(通常為0.25mm 或 0.32mm 或 1.0mm,取決于測試標準)時,記錄此時油浴的溫度,即為該材料在所施加載荷下的負荷變形溫度。
關鍵要素:載荷與變形基準
- 載荷選擇:施加的彎曲應力大小對結果有顯著影響。高載荷(如1.82 MPa)會得到較低的HDT值,反映材料在較重負荷下的耐熱極限;低載荷(如0.45 MPa)則得到較高的HDT值,反映材料在較輕負荷下的耐熱表現。選擇何種載荷取決于材料的預期應用場景和相應的測試標準要求。
- 變形基準:標準中明確定義了變形量達到多少時記錄溫度。不同的變形基準(如0.25mm vs 1.0mm)也會導致不同的HDT結果。
標準流程:確保可比性與精確性
嚴格遵循國際或國家標準(如 ISO 75, ASTM D648)是獲得可比、可靠結果的關鍵:
- 試樣制備:依據標準要求精確制備規定尺寸(通常長約80-127mm,寬約9.7-13mm,厚約3-4mm)的矩形試樣,確保表面平整無缺陷。
- 載荷計算與施加:根據試樣尺寸、跨距(支撐刀口間距)、目標彎曲應力值,精確計算出所需施加的載荷(力)。校準加載裝置。
- 裝置浸入與初始測量:將已加載的試樣裝置平穩浸入已達到起始溫度(通常比預期HDT低約50℃)的油浴中,確保試樣浸沒深度足夠。測量并記錄初始撓度(零點)。
- 勻速升溫與變形監測:啟動加熱程序,以標準規定的恒定速率(通常為120℃/小時)升溫。持續監測試樣中點撓度的變化。
- 終點判定與記錄:當試樣中點撓度達到標準規定的量(如相對于初始撓度增加0.25mm)時,立即讀取并記錄油浴溫度,此溫度即為該材料在指定載荷下的熱變形溫度(HDT)。
- 結果報告:明確報告測試標準號、施加的彎曲應力值、達到的變形量基準、以及測得的HDT值(通常精確到1℃)。
核心價值與應用場景
HDT測試雖非材料長期使用溫度上限,但因其簡便快捷,在材料篩選、質量控制、設計參考方面不可或缺:
- 材料橫向對比:快速評估不同塑料或改性塑料在特定負荷下的相對耐熱性,篩選適用材料。
- 配方工藝優化:評價填料、增強纖維、增塑劑、加工條件等對材料短期耐熱性的影響,優化配方與工藝。
- 質量控制保障:作為質量穩定性指標,確保生產批次間材料性能的一致性。
- 產品設計參考:為工程師在設計承受短期熱負荷的零部件(如汽車引擎罩下部件、受熱照明器具外殼、需焊接的塑料件)時提供重要的熱性能參考數據。
理解限制與注意事項
- 非長期使用溫度:HDT反映的是材料在幾分鐘內達到規定變形時的溫度,不能直接等同于材料在長期(如數萬小時)連續使用下的最高溫度(需參照UL溫度指數或熱老化試驗)。
- 載荷敏感性:結果高度依賴于所施加的應力。必須明確標注測試所用載荷和變形基準(如HDT/A @ 1.82 MPa & 0.25mm)。
- 材料狀態影響:試樣成型方式(注塑/模壓)、內應力、退火處理、吸濕狀態等都可能影響測試結果,需規范制樣和預處理。
- 介質選擇:測試油需具有良好熱穩定性、導熱性、不腐蝕試樣和設備,且閃點應遠高于預期HDT值。
負荷變形溫度測試是評估聚合物材料熱機械性能的一項基礎而關鍵的試驗方法。它通過模擬材料在升溫過程中承受恒定彎曲載荷的行為,提供了一個簡潔有效的指標(HDT/VST)。理解和正確應用這一指標,特別是明確其測試條件和局限性,對于材料工程師在產品設計、選材、生產和質量控制環節做出明智決策至關重要,是確保材料在熱環境下滿足短期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