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系數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遮蔽系數檢測:衡量材料遮陽性能的關鍵技術
一、基礎概念:何為遮蔽系數?
遮蔽系數(Shading Coefficient, SC),是評價建筑外窗、玻璃幕墻或其他透光圍護結構阻擋太陽輻射熱量能力的重要物理參數。它定義為在相同太陽輻射條件下,通過被測構件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得熱量,與通過標準3mm厚透明平板玻璃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得熱量的比值。
- 核心意義: SC值越低,表明該材料或構件阻擋太陽熱量向室內傳遞的能力越強,其遮陽隔熱性能越好。反之,SC值高則意味著遮陽隔熱性能差。
- 關聯參數: SC與另一個關鍵參數——太陽得熱系數(Solar Heat Gain Coefficient, SHGC)直接相關。對于同一種玻璃或構件,SC ≈ SHGC ÷ 0.87(0.87是標準3mm透明玻璃的SHGC近似值)。兩者均用于量化太陽輻射熱的透過程度。
二、檢測標準與依據
遮蔽系數的檢測并非隨意進行,而是嚴格遵循相關的國家或國際標準。這些標準規定了詳細的測試條件、設備要求、操作流程和計算方法,確保檢測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比性。常見的檢測標準依據通常包括(具體標準號可能隨版本更新):
- 國際標準: 如ISO相關標準(如ISO 9050),規定了建筑玻璃光熱性能的計算方法,其中包含遮蔽系數的計算基礎。
- 國家標準: 如我國的GB/T相關標準(如GB/T 2680),明確規定了建筑玻璃可見光透射比、太陽光直接透射比、太陽光直接反射比、太陽能總透射比等參數的測試方法,這些參數是計算遮蔽系數和SHGC的基礎。
- 行業規范: 特定建筑節能設計規范或材料檢測規范中也可能引用或詳細說明遮蔽系數的測試要求。
三、核心檢測方法與流程
遮蔽系數的測定通常不是直接測量得到,而是通過測量一系列基礎光學參數,再依據標準規定的公式計算得出。主要方法包括:
-
分光光度計法(實驗室檢測):
- 原理: 使用高精度的雙光束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
- 步驟:
- 在實驗室標準條件下,測量被測樣品(玻璃或復合構件)在太陽光譜范圍(通常為300nm - 2500nm)內的光譜透射比(τ(λ))和光譜反射比(ρ(λ))。
- 根據標準規定的標準太陽輻射光譜分布函數(如ISO 9050或GB/T 2680中定義)和標準光譜響應函數,對測得的光譜數據進行加權積分計算。
- 計算得出太陽光直接透射比(τe)、太陽光直接反射比(ρe)。
- 利用公式計算太陽能總透射比(g)或SHGC:g = τe + qi。其中qi是構件吸收太陽輻射后以對流和輻射形式向室內側的二次熱傳遞系數(此值通常需要通過計算或查表獲得,對于單層玻璃可近似忽略或簡化)。
- 最終計算遮蔽系數(SC):SC = g / gstd。其中gstd為標準3mm透明平板玻璃的太陽能總透射比(標準值通常取0.87)。
- 特點: 精度高,是實驗室仲裁檢測的主要方法,適用于玻璃原片、鍍膜玻璃、中空玻璃等。
-
現場檢測方法(間接估算):
- 原理: 對于已安裝的建筑構件,直接實驗室測量往往不可行,常采用間接方法估算其遮陽性能。
- 方法:
- 紅外熱像法輔助分析: 使用紅外熱像儀檢測構件表面溫度分布,結合環境參數(太陽輻照度、風速、室內外溫差等),可以定性地評估其隔熱性能,并間接反映遮蔽系數的高低(需復雜建模反演)。
- 能耗模擬反推: 通過監測建筑實際能耗,結合詳細的建筑能耗模擬軟件,調整模型中構件的遮陽參數(如SC或SHGC),使模擬結果與實際能耗吻合,從而反推出實際遮陽性能的近似值。此法精度受多種因素影響。
- 便攜式測試設備: 少數專用便攜設備(如特定光譜響應的大面積熱流計或太陽得熱系數測試儀)可在現場特定條件下直接測量構件整體的太陽得熱量,再換算成SHGC和SC。此法對測試條件(如太陽高度角、天氣穩定性)要求苛刻,應用受限。
- 特點: 主要用于評估已建成建筑的遮陽性能或進行能效審計,精度通常低于實驗室方法,結果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四、技術難點與應用價值
-
技術難點:
- 光譜測量的準確性: 分光光度計的校準、樣品的潔凈度、測試環境(溫濕度)控制等都會影響基礎光譜數據的準確性。
- 二次熱傳遞系數(qi)的計算: 對于多層玻璃、中空玻璃、Low-E玻璃等復雜結構,qi的計算涉及復雜的傳熱模型和邊界條件設定,是計算SC/SHGC的關鍵和難點。
- 現場檢測的局限性: 現場環境參數(太陽輻射、風速、溫度)動態變化且難以精確測量,給準確評估實際遮陽性能帶來很大挑戰。
- 角度的依賴性: SC/SHGC值會隨著太陽入射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標準通常只報告垂直入射(0°)或特定角度(如45°)的值,實際應用中需要考慮角度變化的影響。
-
應用價值:
- 建筑節能設計: SC是建筑能耗模擬和節能設計的關鍵輸入參數。選擇低SC值的門窗幕墻,能顯著降低夏季空調制冷負荷,是實現建筑節能的重要措施。
- 材料性能評價: 是評價遮陽玻璃、遮陽膜、外遮陽構件等產品性能優劣的核心指標,為產品研發、選型和采購提供依據。
- 建筑能效評估與標識: 是綠色建筑評價、建筑能效標識、節能產品認證等活動中評估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重要依據。
- 指導遮陽策略: 了解構件的SC值,有助于合理設計建筑遮陽系統(如固定遮陽板、活動遮陽簾等),優化室內光熱環境。
五、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建筑節能要求的不斷提高和檢測技術的進步,遮蔽系數檢測技術也在不斷發展:
- 計算模擬精度的提升: 更精確的傳熱模型和光學模型將被應用于復雜玻璃系統SC/SHGC的計算中。
- 動態性能評估: 對可調光玻璃、智能遮陽系統等動態遮陽產品,其遮蔽性能隨環境或控制狀態變化,需要發展動態SC/SHGC的測試與評價方法。
- 現場檢測技術的進步: 開發更可靠、更便捷的現場原位檢測設備和方法,提高現場評估精度。
- 與整體建筑性能耦合: 更加強調遮蔽系數對建筑整體能耗、自然采光、視覺舒適度等綜合性能的影響評估。
:
遮蔽系數作為衡量建筑透光圍護結構遮陽隔熱性能的核心指標,其準確檢測對于推動建筑節能、優化室內環境、促進高性能建材應用至關重要。依托標準化的實驗室分光光度法和不斷發展的現場評估技術,遮蔽系數的檢測為建筑的設計、施工、驗收與運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隨著技術的進步,更精準、更便捷、更全面的遮陽性能評估方法將持續推動建筑向更綠色、更舒適的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