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變性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流變性測試:洞察材料流動與變形的關鍵
引言:超越粘度認知的核心工具
流變性測試是深入理解材料流動與變形行為的關鍵科學技術。它遠超簡單的粘度測量,提供了材料在受力狀態下微觀結構與宏觀性能關系的完整圖譜。無論是研發新材料、優化生產工藝,還是確保最終產品性能穩定,流變性測試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基礎原理:材料響應的科學解碼
- 流動與變形本質:流變學研究外力作用下物質的流動(不可逆變形)和變形(可逆或不可逆)。核心在于揭示應力(單位面積受力)與應變(變形程度)或應變速率(變形速度)之間的關系。
- 牛頓流體基準線:牛頓流體(如水、低分子量油)的粘度在恒定溫度下是常數,剪切應力與剪切速率呈嚴格正比,是所有復雜流體行為比較的基準。
- 非牛頓流體復雜性:
- 剪切變稀/假塑性:粘度隨剪切速率增加而降低(如油漆、番茄醬、高分子溶液)。
- 剪切增稠/脹塑性:粘度隨剪切速率增加而升高(如高濃度淀粉懸浮液)。
- 塑性(存在屈服應力):材料需克服特定閾值應力(屈服應力)才開始流動(如牙膏、膏藥)。
- 觸變性:粘度隨剪切持續時間延長而降低,靜置后恢復(如某些油漆、凝膠)。
- 震凝性:粘度隨剪切持續時間延長而升高(相對罕見)。
- 粘彈性:同時展現粘性(能量耗散)和彈性(能量儲存)特性(如聚合物熔體、面團)。
核心測試參數與模式
- 核心參數:
- 剪切速率:流體層間相對運動速度梯度(單位:s?¹),模擬加工與應用中的速度條件。
- 剪切應力:引起流體層間滑移的力(單位:Pa)。
- 粘度:流體抵抗流動的內摩擦力(η = 剪切應力 / 剪切速率,單位:Pa·s)。
- 應變/應力:動態測試中施加的振蕩幅度。
- 頻率:動態測試中振蕩的快慢(單位:Hz 或 rad/s)。
- 溫度:極其關鍵的變量,顯著影響分子運動和材料響應。
- 主要測試模式:
- 穩態剪切測試:
- 目的:測量粘度隨剪切速率的變化,繪制流動曲線,識別非牛頓行為類型(剪切變稀/增稠),測定屈服應力(常需擬合模型如Herschel-Bulkley)。
- 典型應用:泵送特性、涂層流平、灌裝過程模擬。
- 動態振蕩測試:
- 目的:表征材料粘彈性。施加小幅振蕩應變(或應力),測量應力(或應變)響應及其相位差。
- 關鍵模量:
- 儲能模量 (G’):反映彈性(固態)響應,能量儲存。
- 損耗模量 (G’’):反映粘性(液態)響應,能量耗散。
- 復數粘度 (η*):綜合反映粘彈性阻力。
- 相位角 (δ):tanδ = G’’/G’,指示材料行為偏向粘性(δ≈90°)還是彈性(δ≈0°)。
- 典型掃描:
- 應變/應力掃描:固定頻率,增加振幅,確定線性粘彈區(LVER),考察結構強度。
- 頻率掃描:固定振幅(在LVER內),改變頻率,模擬不同時間尺度過程,考察松弛行為。
- 溫度掃描:固定頻率和振幅,改變溫度,研究相變(如熔融、固化、玻璃化轉變)、熱穩定性。
- 瞬態測試:
- 目的:研究材料對剪切歷史變化的響應。
- 階躍剪切速率:突然施加或改變剪切速率,測量應力隨時間的變化(如考察觸變性恢復)。
- 蠕變與恢復:施加恒定應力,測量應變隨時間增加(蠕變),移除應力后測量應變恢復(考察彈性、屈服)。
- 應力松弛:施加恒定應變,測量維持該應變所需的應力隨時間衰減。
- 穩態剪切測試:
溫度控制:精確測量的生命線
溫度對流變性能影響巨大(粘度常呈指數變化)。精確、穩定的溫度控制(通常使用帕爾貼控溫或強制對流烘箱)是獲得可靠、可重復數據的前提。測試報告必須清晰標注溫度條件。
應用場景:從實驗室到工業實踐
- 配方開發與優化:篩選原材料,優化配比,確保產品具備所需的加工性(如易泵送、易噴涂)和使用性能(如懸浮穩定性、涂層豐滿度、口感綿滑)。
- 工藝設計與放大:模擬混合、擠出、注射、涂布、壓延等工藝中的流動條件,優化設備參數(溫度、壓力、速度),指導從實驗室到工業化生產的放大。
- 原材料質量控制:建立關鍵流變參數的驗收標準,確保批次間一致性。
- 產品穩定性評估:考察粘度、模量隨時間、溫度的變化,預測貨架期(如析油、沉降、稠化、凝膠化)。
- 微觀結構關聯:流變響應是微觀結構(分子鏈纏結、網絡強度、粒子相互作用)的宏觀體現,是建立構效關系的有力工具。
- 失效分析:通過流變特性異常診斷產品失效原因(如配方錯誤、工藝偏差、儲存不當)。
解讀數據:從曲線到洞見
- 流動曲線:識別非牛頓類型、擬合模型參數、評估加工難易度(高零剪切粘度可能難啟動流動,強剪切變稀利于加工)。
- 粘彈譜圖:
- LVER范圍:指示結構穩定性,范圍寬則結構強健。
- G’ vs G’’關系:G’ > G’’ 表明固態主導(凝膠、未熔融塑料);G’’ > G’ 表明液態主導(溶液、熔體);交叉點常對應相變或結構破壞。
- 頻率掃描:低頻反映長期行為(如沉降/懸浮);高頻反映短期行為(如口感、沖擊)。
- 溫度掃描:模量或粘度的突變點指示相變溫度(Tm, Tg)。
測試報告要素
一份專業的流變測試報告通常包含:
- 樣品標識與狀態描述
- 測試設備型號與測量系統幾何(轉子/夾具)
- 精確的溫度控制條件
- 詳細的測試模式與程序描述(掃描類型、參數設定)
- 原始數據圖表(清晰標注坐標軸、單位、圖例)
- 關鍵結果總結(如零剪切粘度、屈服應力、交叉點溫度、特定條件下的G'/G''值)
- 數據分析與(結合測試目的)
結語:材料行為的精密標尺
流變性測試為理解和預測材料在加工與應用中的表現提供了科學、定量的依據。它揭示了超越表象的內部結構信息,是連接材料配方、工藝過程和最終性能的核心橋梁。掌握流變學原理與測試技術,對于提升產品性能、優化工藝效率、確保質量穩定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堪稱材料的“行為身份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