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完整性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耐火完整性測試:守護生命與財產的關鍵屏障
核心概念:什么是耐火完整性?
耐火完整性(Integrity),在建筑防火領域,專指建筑構件(如墻體、樓板、防火門、防火窗、防火封堵系統等)在標準耐火試驗條件下,抵抗火焰和高溫煙氣穿透其背火面,或在構件縫隙中竄出,從而阻止火勢蔓延至相鄰防火分區或空間的能力。它與耐火隔熱性共同構成構件整體的耐火極限要求。簡而言之,完整性就是構件在火災中保持“密封”的能力,是阻止火災水平與垂直擴散的關鍵防線。
核心指標:E與I的判定依據
在耐火測試中,完整性主要通過觀察以下現象來判定是否喪失(以中國GB/T 9978.1等標準為例,國際ISO 834類似):
- 持續火焰出現: 背火面出現持續時間超過10秒的火焰。
- 棉墊點燃: 使用標準規定的棉墊(尺寸、密度有要求)靠近背火面可能存在縫隙或孔洞的位置(如門縫、接縫、貫穿孔周圍),棉墊被點燃或持續陰燃(通常觀察時間≥30秒)。
- 縫隙探棒穿透: 標準規定的φ6mm探棒能穿過構件縫隙并深入背火面一側至少25mm(表明縫隙過大,火焰或煙氣極易通過);或者φ25mm探棒能完全穿透縫隙(表明縫隙已非常大)。
- 其他顯著失效跡象: 如構件部分或整體坍塌,導致火焰和煙氣直接穿透。
一旦在測試過程中觀察到上述任一現象發生,即判定該構件喪失耐火完整性(標記為E,代表“完整性喪失”)。
實踐流程:耐火完整性測試如何執行
耐火完整性測試通常在專業的耐火試驗爐中進行,遵循嚴格的標準化程序(如GB/T 9978系列、ISO 834、ASTM E119等):
- 試件準備與安裝: 按實際使用狀態(包括支撐結構、接縫處理、密封材料、五金件等)將待測構件(如一面防火隔墻、一樘防火門)安裝在試驗爐的開口處。安裝至關重要,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真實性。
- 儀器布置: 在試件背火面布置熱電偶測量溫度(主要監控隔熱性),在關鍵縫隙、孔洞位置布置棉墊夾具和探棒測量點,安裝高清攝像機記錄背火面狀態。
- 升溫與加載: 啟動試驗爐,按標準時間-溫度曲線(如ISO 834曲線,爐內溫度約在1小時達到約950°C)對試件受火面加熱。部分承重構件(如承重墻、樓板)還需按設計要求施加模擬荷載。
- 持續觀測與記錄: 在整個測試過程中(通常為30分鐘、60分鐘、90分鐘、120分鐘、180分鐘等預設等級),試驗人員通過觀察窗或視頻系統,持續密切監視背火面是否有火焰、煙氣異常,并在規定時間點或觀察到可疑跡象時,使用棉墊和探棒進行檢驗。
- 判定與記錄: 一旦觀察到判定完整性喪失的任一現象(火焰、棉墊著火、探棒穿透等),立即記錄該現象發生的時間點,此時間點即為該構件在本次測試中達到的耐火完整性極限(例如,E 60,表示60分鐘時喪失完整性)。
- 報告出具: 測試結束后,詳細記錄所有現象、數據、失效模式,出具正式的耐火測試報告。
關鍵要素:影響耐火完整性的核心因素
構件的耐火完整性表現受多種因素影響:
- 材料特性: 構成構件的材料(如混凝土、鋼材、石膏板、防火玻璃、防火密封材料)在高溫下的穩定性、膨脹性、抗熔融性等。
- 構造設計: 接縫、縫隙的處理方式(如搭接、企口、使用密封材料);貫穿物(管道、電纜)穿越處的封堵細節;門、窗框與墻體連接處的密封;活動部件(如門扇、窗扇)與固定框之間的間隙控制。
- 安裝質量: 施工過程中縫隙填充是否密實、密封材料施打是否連續均勻、五金件安裝是否正確等。即使設計完美,安裝不當也會導致失效。
- 熱變形與應力: 火災中構件受熱膨脹不均產生的應力可能導致裂縫、錯位、五金件卡死或失效(如門無法關閉),從而破壞完整性。
- 密封材料性能: 防火密封膠、防火封堵材料、膨脹條等在高溫下的膨脹倍數、炭化強度、粘接性能直接決定了其填充縫隙、阻火阻煙的效果。
核心意義:耐火完整性在建筑安全中的應用
耐火完整性測試及其結果具有重大意義:
- 法規符合性基礎: 建筑規范(如《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對不同部位、不同功能的建筑構件規定了最低耐火極限要求(包括完整性和隔熱性)。測試報告是證明產品及工程符合法規要求的法定依據。
- 防火分區有效性保障: 防火分區是控制火災蔓延的主要手段,其邊界構件(墻、樓板、門)的完整性是阻止“竄火”的關鍵。一扇完整性不足的防火門可能使整個防火分區失效。
- 生命安全通道暢通: 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門、樓梯間圍護結構的完整性,直接關系到火災時人員能否安全通過煙氣彌漫的區域抵達安全地帶。
- 減少財產損失: 有效阻止火勢蔓延到相鄰區域,可以顯著降低火災造成的整體財產損失。
- 指導設計與選型: 測試結果和失效模式分析為設計師選擇合適的產品、優化構造細節提供重要參考。例如,某高層建筑核心筒的防火隔墻測試,可能揭示特定管道封堵方案在高溫下的薄弱點,從而指導設計改進。
- 產品質量控制: 對生產廠家而言,定期進行型式檢驗和監督檢驗是保證其產品持續滿足標準要求、維持市場競爭力的必要手段。
結語
耐火完整性測試絕非簡單的實驗室行為,它是構建建筑消防安全體系的核心環節。通過科學嚴謹的測試,我們得以量化評估建筑構件在極端火災條件下的“密封”能力,為防火分區劃分、安全疏散設計、建筑材料選用及施工質量控制提供不可或缺的科學支撐。持續完善測試標準、提升構件性能、確保施工質量,才能讓這道無形的“屏障”在真實的火災威脅面前,真正擔負起守護生命與財產安全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