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鹵/低鹵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無鹵/低鹵測試:材料環保性的關鍵驗證
一、 為何關注“鹵”?——從風險到法規
鹵素(氟、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廣泛存在于電子電氣產品使用的材料中,如阻燃劑(溴系、氯系)、增塑劑、溶劑等。然而,它們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帶來顯著風險:
- 環境風險: 部分鹵素化合物(如多溴聯苯、多溴二苯醚)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毒性,不易降解,能在環境中長期存在并富集。
- 健康風險: 燃燒或熱解時,含鹵材料可能釋放有毒、腐蝕性氣體(如二噁英、鹵化氫),威脅人體健康。
- 安全風險: 高溫下分解的鹵化氫氣體具強腐蝕性,可能損害設備內部精密電子元件。
為應對這些挑戰,主要市場(歐盟、中國、北美、日韓等)及國際組織紛紛出臺法規或標準,限制特定鹵素的使用或要求標識其含量。常見的強制性要求(如RoHS)主要針對特定溴系阻燃劑(PBB, PBDE),而“無鹵/低鹵”則更多是行業自發或特定客戶提出的更廣泛要求。
二、 界定“無鹵”與“低鹵”——核心標準與限值
目前,國際上被廣泛認可的“無鹵/低鹵”判定標準主要依據 IEC 61249-2-21(印制板及基材材料規范)及其衍生標準(如IPC J-STD-709, JPCA-ES-01):
-
無鹵 (Halogen-Free):
- 氯含量 ≤ 900 ppm (0.09%)
- 溴含量 ≤ 900 ppm (0.09%)
- 氯 + 溴 總含量 ≤ 1500 ppm (0.15%)
- 通常也要求氟、碘含量極低或報告具體值,但核心關注氯和溴。
-
低鹵 (Halogen Reduced / Low Halogen):
- 氯含量 ≤ 900 ppm (0.09%)
- 溴含量 ≤ 900 ppm (0.09%)
- 氯 + 溴 總含量 ≤ 1500 ppm (0.15%) 至 3000 ppm (0.3%) 之間(具體限值可能因標準或客戶要求而異)。
- 注意:“低鹵”定義不如“無鹵”統一,需明確具體標準或客戶規范。
關鍵區分點: “無鹵”是嚴格的限量要求(≤1500 ppm Cl+Br),而“低鹵”通常指雖然不滿足“無鹵”要求,但其鹵素含量顯著低于傳統含鹵材料(例如傳統阻燃PCB溴含量可達10%以上),Cl+Br總量通常在1500 ppm至3000 ppm范圍。務必依據所采納的具體標準或客戶協議進行判定。
三、 如何檢測?——核心測試方法解析
準確測定鹵素(尤其是氯和溴)含量是驗證無鹵/低鹵的核心。主流方法基于 氧彈燃燒-離子色譜法:
- 樣品制備: 將代表性材料樣品精確稱量(通常幾十毫克),包裹于特制無鹵濾紙中。
- 氧彈燃燒:
- 樣品置于充滿高壓氧氣的耐壓密封容器(氧彈)內。
- 通電引燃樣品,在富氧環境下實現完全燃燒分解。
- 材料中的鹵素轉化為可溶性鹵素離子(Cl?, Br?, F?, I?),溶解在氧彈內預先放置的吸收液(通常是堿性溶液)中。
- 吸收液處理: 燃燒結束后,取出吸收液,可能需經適當稀釋、過濾或中和處理,以滿足后續儀器進樣要求。
- 離子色譜分析:
- 處理后的溶液注入離子色譜儀。
- 樣品通過色譜柱,不同離子因與固定相的親和力差異而被分離。
- 流經電導檢測器,檢測各離子的電導信號。
- 儀器軟件根據標準曲線計算溶液中各鹵素離子的濃度。
- 結果計算:
- 根據吸收液中測得的離子濃度、樣品質量、稀釋倍數等,最終計算出材料中每種鹵素元素(Cl, Br, F, I)的含量(單位:ppm 或 %)。
方法優勢: 氧彈燃燒能實現有機物的徹底分解和無機化,離子色譜法具有高靈敏度、高選擇性,能同時準確定量多種鹵素離子。
四、 結果判定與應用場景
- 判定依據: 將測試得到的氯、溴含量(及總和)與所采用的標準(如IEC 61249-2-21)或客戶協議中規定的“無鹵”或“低鹵”限值進行比對。
- 報告出具: 專業實驗室會提供包含樣品信息、測試方法、各鹵素含量(ppm)、總鹵素含量(Cl+Br ppm)以及是否符合指定限值的正式測試報告。
主要應用領域:
- 印制電路板: PCB基材、覆蓋膜、阻焊油墨等是無鹵/低鹵要求最普遍和嚴格的應用。
- 電子元器件與組件: 連接器、線纜(絕緣層、護套)、封裝材料、外殼塑料等。
- 線纜與線束: 電線電纜的絕緣層、護套材料。
- 消費電子產品: 手機、電腦、家電等產品中使用的塑料部件、包裝材料。
- 新能源領域: 鋰電池材料(隔膜、電解液、電極粘結劑等)、光伏組件封裝材料。
- 高端制造: 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領域對材料環保與安全性的高要求。
五、 總結與注意事項
無鹵/低鹵測試是評估材料環境友好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已成為電子電氣等眾多行業供應鏈的常規要求。
- 明確標準: 進行測試前,務必明確依據哪個具體標準或客戶規范來判定“無鹵”或“低鹵”。
- 樣品代表性: 確保送檢樣品能代表整批材料。
- 方法適用性: 確認所選測試方法(通常是氧彈燃燒-離子色譜法)適用于被測材料類型。
- 專業實驗室: 選擇具備相應資質、設備和經驗的專業檢測實驗室進行測試,以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 持續監控: 對于關鍵材料或長期供應商,建立定期抽檢機制。
通過規范的無鹵/低鹵測試,可以有效控制產品中有害鹵素物質的使用,降低環境與安全風險,滿足法規與市場需求,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可持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