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干擾試驗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無線電干擾試驗:保障電磁兼容性的關鍵技術
前言
在高度電氣化和信息化的現代社會,各類電子設備無處不在。確保這些設備在共享的電磁環境中既能正常工作,又不相互干擾或影響其他無線業務的正常運行,是電磁兼容性(EMC)的核心目標。無線電干擾試驗作為EMC測試的核心環節,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它通過科學的方法評估設備產生的無用電磁發射水平,是守護電磁空間秩序、保障關鍵無線業務頻譜純凈度的重要技術手段。
一、試驗的核心目標與理論基礎
無線電干擾試驗的核心在于量化評估受試設備(EUT)在工作狀態下有意或無意產生的、可能對其他設備或系統造成有害影響的電磁噪聲能量(即無線電騷擾)。其理論基礎建立在電磁波傳播、天線理論、電路耦合路徑分析以及相關國家和國際標準規定的限值要求之上。
- 主要目標:
- 符合性驗證: 確認設備產生的傳導騷擾(通過電源線、信號線傳播)和輻射騷擾(通過空間傳播)是否滿足強制性或推薦性標準(如CISPR系列、GB系列、FCC Part 15等)規定的限值,避免成為干擾源。
- 干擾風險評估: 評估設備在實際電磁環境中可能對其他敏感設備(如廣播、通信、醫療設備、航空導航系統)造成的潛在干擾風險。
- 設計優化依據: 為產品設計階段的電磁兼容性設計(濾波、屏蔽、接地、PCB布局等)提供實測數據反饋,指導改進。
- 市場準入前提: 是眾多國家和地區市場準入(如CE、FCC、CCC認證)的必要條件。
二、關鍵試驗項目與實施方法
實際測試圍繞傳導發射和輻射發射兩大核心展開:
-
1. 傳導騷擾電壓測試:
- 目的: 測量EUT通過其交流或直流電源端口向公共電網注入的騷擾電壓。
- 關鍵設備: 人工電源網絡(LISN/AMN)、騷擾測量接收機。
- 方法與要點:
- 將LISN串聯接入EUT供電線路與電網之間,LISN提供標準阻抗路徑并將騷擾電壓耦合至接收機。
- EUT置于參考接地平面上。
- 接收機在指定頻率范圍內(如150kHz - 30MHz)掃描測量騷擾電壓電平。
- 需測試相線(L)、中線(N)及保護地線(PE)對參考地的電壓。
- LISN的阻抗特性、與接地平面的連接、電纜擺放需嚴格控制。
-
2. 傳導騷擾功率測試:
- 目的: 對于某些特定設備(如小型家電、電動工具),測量其通過電源線向外輻射的騷擾功率(主要適用于30MHz - 300MHz頻段)。
- 關鍵設備: 吸收鉗、騷擾測量接收機。
- 方法與要點:
- 將吸收鉗套在EUT的電源線上,并沿電源線移動尋找最大騷擾點。
- 吸收鉗吸收并測量電源線上傳播的騷擾功率。
- EUT放置于離接地平面一定高度的非金屬測試臺上。
- 測試頻率范圍通常覆蓋30MHz到300MHz(或更高)。
- 吸收鉗的校準和位置調整至關重要。
-
3. 輻射騷擾場強測試:
- 目的: 測量EUT及其相關線纜向空間輻射的電磁騷擾場強。
- 關鍵設備: 符合標準的開闊試驗場(OATS)、半電波暗室(SAC)或全電波暗室(FAC)、測量接收機、校準過的測量天線(如雙錐天線、對數周期天線、喇叭天線)。
- 方法與要點:
- EUT放置于轉臺上,模擬典型工作狀態,所有線纜按標準要求布置。
- 在特定距離(如3m, 10m)處,天線在垂直和水平極化方向上,于指定高度(如1-4m)掃描,測量騷擾場強。
- 頻率范圍通常覆蓋30MHz(或9kHz/150kHz)至1GHz(或6GHz/18GHz甚至更高)。
- 測試需在符合歸一化場地衰減(NSA)要求的場地進行。暗室能屏蔽外界干擾并提供穩定測試環境。
- 天線因子、電纜損耗、場地衰減等需精確校準和補償。
三、試驗環境與設備的核心要求
獲取可靠結果對測試環境與儀器性能有嚴格要求:
- 測試場地:
- 開闊試驗場 (OATS): 理想場地,需遠離電磁干擾源、反射物,滿足場地衰減要求。易受天氣和外部環境干擾。
- 半電波暗室 (SAC): 墻體和天花板覆蓋吸波材料,地面為導電接地平面,模擬OATS條件。屏蔽外界干擾,環境可控。
- 全電波暗室 (FAC): 所有內表面均覆蓋吸波材料,用于精確測量天線輻射特性及高性能設備測試。
- 測量儀器:
- 測量接收機: 核心設備,需滿足CISPR 16-1-1等標準要求,具備峰值(Peak)、準峰值(QP)、平均值(AVG)等多種檢波器。帶寬、過載系數、本底噪聲等是關鍵指標。
- 天線: 需在有效期內校準,覆蓋所需頻段,具備已知的天線因子。常用雙錐天線(30-300MHz)、對數周期天線(300-1000MHz以上)、喇叭天線(1GHz以上)。
- 輔助設備: LISN、吸收鉗、前置放大器(提高靈敏度)、信號發生器(系統校驗)、轉臺、天線塔、參考接地平面等。
- 環境噪聲: 測試場地的背景噪聲(環境電平)必須遠低于(通常至少6dB)標準限值和EUT的預期騷擾電平,否則無法區分有效信號。
四、試驗流程與結果評估
標準化流程是結果可信的基石:
- 前期準備: 明確適用標準與限值要求;確認EUT配置和工作模式;檢查校準證書有效性;布置場地與設備;進行環境噪聲測試(確保背景達標)。
- EUT布置: EUT按標準要求放置(高度、距離、方向);線纜按規定長度和走向布置,遠離天線方向;輔助設備置于有效屏蔽區外。
- 設備連接: 嚴格按標準連接LISN、接收機、天線等,確保阻抗匹配和接地良好。
- 預測試與掃描: 初步掃描識別騷擾頻點,確定最大騷擾方向(轉臺轉動)和天線高度(天線塔升降)。
- 正式測試:
- 在識別出的騷擾頻點或設定頻段內進行詳細測量。
- 使用規定的檢波器(QP、AVG為判斷依據,Peak常用于預掃)。
- 記錄所有必要數據:頻率、測量值、天線極化、高度、轉臺角度、EUT工作狀態等。
- 對可能超標頻點進行重復測試確認。
- 數據分析與報告:
- 將所有測量值與標準規定的限值線進行比較。
- 考慮測量不確定度(通常標準中已包含)。
- 明確標識超標點及其幅度。
- 生成包含試驗條件、配置圖示、原始數據、結果曲線圖、(符合/不符合)的正式報告。
五、核心價值與應用場景
無線電干擾試驗是電磁兼容性保障體系中的關鍵環節:
- 守護公共利益: 保護廣播電視、移動通信、航空導航、安全服務等關鍵無線業務免受有害干擾,維護電磁頻譜這一寶貴的公共資源。
- 保障設備共存: 確保消費者購買的電子產品能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下可靠工作,避免相互干擾帶來的功能失效或性能下降。
- 驅動質量提升: 促使制造商在產品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電磁兼容性,采用齊全的濾波、屏蔽、接地等技術,提升產品內在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 支撐合規認證: 為產品進入國內外市場提供關鍵的符合性證據,是滿足法規要求和獲取市場準入許可的必經之路。
- 輔助干擾排查: 當實際運行中出現電磁干擾問題時,干擾發射測試是定位干擾源、分析干擾特性、驗證整改效果的重要手段。
結語
無線電干擾試驗絕非簡單的“過關測試”,它是連接產品設計與實際電磁環境的一座堅實橋梁,是確保信息技術時代各類電子電氣設備和諧共存、穩定運行的科學保障。隨著無線技術應用日益深入和頻譜資源日趨緊張,這項技術要求將不斷提高,其重要性在未來發展中只會更加凸顯。持續精進測試方法、嚴格把控測試質量,對于維護健康有序的電磁環境、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