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水率試驗
發布時間:2025-07-23 17:31:12- 點擊數: - 關鍵詞:縮水率試驗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紡織品縮水率試驗方法指南
副標題:客觀評估織物尺寸穩定性的標準流程
紡織品在洗滌、干燥等后續處理過程中發生的尺寸變化(縮水或伸長)直接影響成衣的合體性與外觀。科學、準確地測定織物縮水率,是評估其尺寸穩定性、指導生產工藝、保障產品質量的關鍵環節。本指南詳述基于標準方法的縮水率試驗流程。
一、 測試目的與基本原理
- 核心目標: 量化紡織品(梭織物、針織物、非織造布等)在經過特定條件的洗滌、干燥處理后,在經向(長度方向)和緯向(寬度方向)發生的尺寸變化百分比。
- 測試原理: 在規定尺寸的試樣上標記精確的測量參考點。將試樣置于標準化的洗滌與干燥程序中進行處理。處理完成后,在標準大氣下調濕平衡,再次測量標記點間的距離。通過比較處理前后尺寸的差異,計算其縮水率。
二、 主要試驗設備與環境要求
- 標準洗滌設備: 符合相關標準(如GB/T 8629類型A或B)的變頻調速前門加料滾筒式洗衣機。需精確控制轉速、水位、溫度和時間。
- 標準干燥設備:
- 翻滾烘干: 符合標準的滾筒式烘干機。
- 懸掛晾干: 平整的懸掛架,無張力。
- 滴干: 專用滴干架。
- 攤平晾干: 平整網格架或篩網。
- 平板壓燙: 標準壓燙機(根據標準選擇)。
- 精密測量工具: 鋼直尺(最小刻度1mm)、卷尺(最小刻度1mm)或精度更高的數字測量系統、記號筆(細頭、防水、不暈染)。
- 標記模板: 確保標記點間距精確(常用500mm x 500mm或250mm x 250mm)。
- 標準大氣環境: 試樣預處理、標記及最終測量均需在標準溫濕度環境(如GB 6529規定的(20±2)℃,相對濕度(65±4)%)中進行平衡至少24小時。
- 輔助工具: 剪刀、縫紉設備(用于包邊防止散邊影響測量)、承重物(用于滴干)、標準洗滌劑。
三、 試樣制備與標記
- 取樣: 從待測織物代表性部位裁取試樣,避開布邊(至少150mm)。數量通常不少于3塊(經向×緯向)。
- 尺寸: 每塊試樣尺寸應足夠大,確保標記點間有足夠測量距離(如≥500mm×500mm)。
- 散邊處理: 為防止洗滌時紗線脫落影響測量精度,試樣邊緣需用緊密的曲折縫線包縫。
-
精確標記測量點:
- 將試樣無張力地平鋪在標記臺上。
- 使用帶固定尺寸標記點的模板(如三標記點系統:構成L形或矩形),沿經向和緯向在試樣上做清晰、細小且持久的標記。
- 確保標記點間距離準確記錄(記為初始長度L0)。
四、 標準化洗滌與干燥程序
- 程序選擇: 這是關鍵步驟! 必須依據產品最終用途或相關產品標準選定具體的洗滌與干燥程序組合(如GB/T 8629中規定的程序編號,例如5A)。程序參數包括:
- 洗滌水溫
- 洗滌時間
- 攪拌強度(轉速)
- 漂洗次數及水溫
- 脫水轉速與時間
- 干燥方式(烘干溫度、時間;晾干方式等)
- 洗滌操作: 按照選定程序,在標準洗衣機中加入規定水位的指定溫度水、規定量的標準洗滌劑,放入試樣(可加入陪洗布至規定負載量)進行洗滌、漂洗、脫水。
- 干燥操作: 洗滌脫水后,立即按選定方式進行干燥。
- 烘干: 設定溫度與時間,烘干完成后立即取出。
- 懸掛/滴干/攤平晾干: 在室溫空氣中自然干燥,避免陽光直射和人為拉扯。
五、 調濕與最終測量
- 調濕平衡: 將經過洗滌干燥處理的試樣,在標準大氣環境((20±2)℃,相對濕度(65±4)%)中平鋪放置,進行調濕平衡,直至達到恒重(通常至少24小時,或間隔2小時連續稱重質量變化≤0.25%)。
- 最終測量: 將調濕平衡后的試樣無張力地平鋪在測量臺上。使用與初始測量相同的工具和方法(鋼尺或測量系統),精確測量同一對標記點之間的距離。記錄為最終長度L1。
六、 縮水率計算與結果表述
- 單次測量計算: 對每塊試樣的經向和緯向分別計算縮水率。
縮水率 (%) = [(L0 - L1) / L0] × 100%
L0
: 初始標記點間平均距離 (mm)L1
: 最終標記點間平均距離 (mm)- 注意: 結果若為正值表示收縮,負值表示伸長。
- 結果平均: 計算所有試樣經向縮水率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批樣品經向平均縮水率;計算所有試樣緯向縮水率的算術平均值作為緯向平均縮水率。
- 結果表述:
- 應清晰說明采用的洗滌與干燥程序編號(如“按GB/T 8629 程序 5A 執行”)。
- 報告經向平均縮水率(%)和緯向平均縮水率(%)。
- 根據需要,可報告最大值、最小值或標準偏差。
七、 測試報告要素
一份完整的縮水率測試報告應包含:
- 依據的標準(如GB/T 8629)。
- 樣品描述(材質、組織結構、顏色等,無企業名)。
- 采用的洗滌程序編號和干燥方式。
- 使用的洗滌劑名稱或類型。
- 試樣數量及尺寸。
- 標記點間距。
- 每塊試樣經向、緯向的初始尺寸(L0)及最終尺寸(L1)。
- 每塊試樣經向、緯向的縮水率(%)。
- 經向平均縮水率(%)及緯向平均縮水率(%)。
- 試驗日期和環境條件。
- 任何偏離標準程序的說明。
八、 關鍵影響因素與技術說明
- 程序一致性: 不同洗滌干燥程序(水溫、機械力、干燥溫度)會顯著影響結果。嚴格遵循選定程序是結果可比性的基石。
- 環境控制: 預處理和最終測量的溫濕度環境至關重要,直接影響纖維吸濕狀態和尺寸。
- 操作嚴謹性: 標記精度、測量手法(無張力)、調濕充分性、設備參數準確性均直接影響最終結果。
- 織物結構特性: 縮水本質源于纖維吸濕溶脹/收縮、紗線內應力釋放及織物結構重組。不同原料(棉、毛、化纖)、紗線捻度、織物密度、整理工藝(如預縮整理)均影響縮水行為。
:
嚴謹執行縮水率試驗規程,是客觀評價紡織品尺寸穩定性的可靠途徑。通過精確控制試驗條件、規范操作流程,所得數據可有效服務于生產工藝優化、產品質量控制及消費者使用預期的管理,為紡織品的開發與應用提供關鍵的技術支撐。理解并嚴格控制測試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是獲取準確、可比縮水率數據的前提。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