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裂伸長率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斷裂伸長率測試:材料延展性能的關鍵評估
引言
斷裂伸長率是衡量材料在拉伸斷裂前塑性變形能力的重要力學性能指標。它直接反映了材料的韌性、延展性和抵抗斷裂的能力,在材料研發、質量控制、產品設計與失效分析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準確測定材料的斷裂伸長率對于確保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可靠性與安全性至關重要。
一、 測試基本原理
斷裂伸長率通常定義為試樣在拉伸試驗中,斷裂時刻的標距伸長量(L<sub>u</sub> - L<sub>0</sub>)與原始標距(L<sub>0</sub>)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其計算公式如下:
斷裂伸長率 (ε<sub>t</sub>) = [(L<sub>u</sub> - L<sub>0</sub>) / L<sub>0</sub>] × 100%
其中:
- ε<sub>t</sub>: 斷裂伸長率 (%)
- L<sub>u</sub>: 試樣斷裂時標距間的最終長度 (mm)
- L<sub>0</sub>: 試樣的原始標距 (mm)
該指標描述了材料在斷裂點所能承受的最大塑性變形量。高斷裂伸長率的材料通常具有較好的延展性和韌性,能在斷裂前吸收較多能量;而低斷裂伸長率的材料則表現為脆性,斷裂前塑性變形很小。
二、 核心測試設備
進行斷裂伸長率測試主要依賴以下設備:
- 萬能材料試驗機: 核心設備,能夠施加可控制的拉伸載荷。需具備精確的載荷傳感器(量程匹配被測材料)和位移測量系統(如高精度引伸計)。
- 夾具: 用于牢固夾持試樣兩端,確保在拉伸過程中不打滑、不產生異常的應力集中。夾具類型(平口、楔形、纏繞型等)需根據試樣材質和形狀選擇。
- 引伸計: (關鍵組件) 用于直接、高精度地測量試樣標距范圍內的真實變形量(ΔL)。對于準確測定斷裂伸長率,尤其在材料屈服點之后的塑性變形階段,引伸計幾乎是必不可少的。接觸式和非接觸式(視頻光學引伸計)均可使用。
- 試樣制備工具: 包括裁刀、沖床、模具等,用于按照標準要求精確切割或注塑制備特定形狀和尺寸的試樣。
- 測量工具: 如游標卡尺、測厚儀,用于精確測量試樣的原始尺寸(寬度、厚度、原始標距L<sub>0</sub>)。
三、 標準測試流程
為確保結果的可比性和準確性,測試必須嚴格遵循相關國際、國家或行業標準(如ISO 527, ASTM D638, GB/T 1040 塑料; ISO 6892-1, ASTM E8/E8M, GB/T 228.1 金屬; ISO 13934-1, ASTM D5034, GB/T 3923.1 紡織品等)。主要步驟包括:
-
試樣制備:
- 根據選定標準,確定試樣的類型(啞鈴型、直條型等)、尺寸和數量。
- 使用合適的工具精確制備試樣,確保邊緣光滑無缺口。
- 在試樣平行段上清晰、準確地標記原始標距(L<sub>0</sub>)。通常使用打點機或細劃線標記。
-
尺寸測量:
- 使用精密測量工具(如卡尺)在試樣標距內多個位置測量其寬度和厚度(至少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用于計算橫截面積(若需報告應力)。
- 精確測量并記錄原始標距(L<sub>0</sub>)的長度。
-
設備校準與設置:
- 按規定對試驗機的載荷傳感器和位移測量系統(包括引伸計)進行校準。
- 選擇合適的夾具并牢固安裝試樣,確保試樣縱軸與拉力方向一致,避免產生彎曲應力。
- 安裝引伸計(若使用),將其刀口或標記點準確對準試樣上的標距標記。
- 根據標準規定或材料預期性能,設置合適的試驗速度(應變速率或橫梁位移速度)。速度對某些高分子材料的斷裂伸長率有顯著影響。
-
實施測試:
- 啟動試驗機,開始施加拉伸載荷。
- 引伸計使用: 通常,引伸計需持續測量直至試樣屈服點之后某個規定應變點(如20%應變)或接近預估斷裂點前(避免引伸計損壞),然后小心取下引伸計(若為接觸式),后續位移由試驗機橫梁位移近似代替(需注明)。高精度測試或標準要求時,引伸計應持續使用至試樣斷裂瞬間。
- 試驗機持續記錄載荷(F)和對應的位移(ΔL)或應變(ε)。
- 試驗持續進行,直至試樣發生斷裂。
-
斷裂后測量:
- 小心取下斷裂的試樣。
- 關鍵測量: 將斷裂的兩半仔細對接,盡量使其軸線處于同一直線上。使用精密量具(如帶放大鏡的卡尺或專用對位夾具)測量斷裂時兩標距標記點之間的最短距離(L<sub>u</sub>)。此步驟對斷裂伸長率計算的準確性至關重要。
-
數據處理:
- 將測得的L<sub>u</sub>代入斷裂伸長率公式進行計算。
- 若使用引伸計全程記錄或試驗機軟件直接采集應變數據,斷裂點的應變值可直接讀取或由軟件計算得出。
- 報告多個試樣測試結果的平均值,并計算標準偏差。
四、 關鍵影響因素與控制要點
斷裂伸長率測試結果受多種因素影響,需嚴格控制:
- 試樣制備質量: 毛刺、缺口、劃痕、尺寸偏差等會顯著降低測量值。確保切割邊緣光滑,尺寸精確。
- 標距標記精度: 標記不清或不準導致L<sub>0</sub>和L<sub>u</sub>測量誤差。使用精密打點工具。
- 夾具選擇與夾持: 打滑或夾具處斷裂會導致結果無效。選擇合適的夾具類型和夾持力,確保試樣在標距外斷裂(否則結果可能無效)。
- 引伸計的準確性與使用: 引伸計是精確測量的關鍵。其精度、安裝位置、夾持力(接觸式)都會影響結果。需定期校準并正確使用。
- 試驗速度: 對于粘彈性材料(如塑料、橡膠),拉伸速度對分子鏈運動有影響,顯著改變斷裂伸長率。必須嚴格按照標準規定的速度進行。
- 溫度與濕度: 環境條件對高分子材料和某些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有影響。測試應在標準規定的溫濕度條件下進行,或在報告中注明實際條件。
- 材料均勻性與取向: 材料內部結構不均或存在取向(如注塑件、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軋制金屬板)會導致不同方向測試結果差異。需注明取樣位置和方向。
- 斷裂后標距測量: L<sub>u</sub>的測量是人工操作關鍵點。必須仔細對位,避免主觀誤差。脆性材料或斷裂在標距外時需特別注意。
五、 數據解讀與應用
斷裂伸長率數據提供了關于材料延展性的核心信息:
- 材料選擇: 需要吸收沖擊能量或經受較大變形的應用場合(如汽車保險杠、包裝薄膜、電線電纜絕緣層),應選用高斷裂伸長率的材料。要求高剛度和尺寸穩定性的場合,可能選擇較低斷裂伸長率的材料。
- 質量控制: 監控原材料批次間或生產過程中產品斷裂伸長率的變化,是確保產品性能一致性和符合規格要求的重要手段。顯著下降可能預示材料老化、降解或工藝缺陷。
- 失效分析: 當構件發生斷裂時,通過對斷裂部位材料斷裂伸長率的測試,輔助判斷失效模式(如脆性斷裂或韌性斷裂)。
- 研究開發: 評估新材料配方、添加劑、加工工藝(如熱處理、拉伸取向)對材料韌性和延展性的影響。
六、 安全操作規范
- 個人防護: 始終佩戴符合標準的眼部防護裝備(安全眼鏡或面罩),尤其在測試脆性材料時,防止試樣斷裂產生的碎片飛濺。
- 設備安全: 遵守試驗機操作手冊。啟動試驗前,確保所有防護罩就位,夾具安裝牢固,人員遠離活動部件和可能的試樣斷裂區域。夾持和拆卸試樣時,設備應處于停止狀態。
- 試樣處理: 小心處理斷裂后的試樣,特別是金屬或硬質塑料碎片,避免劃傷。必要時佩戴防護手套。
- 緊急停止: 熟悉試驗機緊急停止按鈕的位置和操作方法。
斷裂伸長率測試是一項基礎而關鍵的力學性能測試,其結果直觀地反映了材料在拉伸條件下的延展能力和韌性極限。通過嚴格遵循標準化測試流程、精確控制影響因素、規范操作并準確解讀數據,斷裂伸長率測試為材料的性能評價、質量保證、產品設計與安全應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科學依據。深入理解其原理和實踐,對于材料工程師和質量控制人員至關重要。
附錄:常用術語參考表
術語 | 定義/描述 | 常用單位 |
---|---|---|
斷裂伸長率 (ε<sub>t</sub>) | 試樣拉伸斷裂時,標距的伸長量與原標距長度的百分比。 ε<sub>t</sub> = [(L<sub>u</sub> - L<sub>0</sub>) / L<sub>0</sub>] × 100% |
% |
原始標距 (L<sub>0</sub>) | 試驗前在試樣平行部分上標記的用于測量伸長的初始長度。 | mm (毫米) |
斷裂后標距 (L<sub>u</sub>) | 試樣斷裂后,將斷裂的兩部分仔細對接,測量的兩標距標記點之間的最短距離。 | mm (毫米) |
引伸計 | 安裝在試樣上直接測量標距段內真實變形的精密儀器。 | - |
應變 (ε) | 材料變形的度量,即單位原始長度的變形量(ΔL / L<sub>0</sub>)。 | 無量綱 或 % |
應力 (σ) | 單位原始橫截面積上所承受的載荷 (F / S<sub>0</sub>)。 | MPa (兆帕) |
拉伸強度 | 材料在拉伸試驗中承受的最大名義應力。 | MPa (兆帕) |
屈服強度 | 材料開始發生顯著塑性變形時所對應的應力。 | MPa (兆帕) |
韌性 | 材料在斷裂前吸收能量和進行塑性變形的能力。高斷裂伸長率通常與高韌性相關。 | - |
脆性 | 材料在斷裂前僅發生微小塑性變形的特性。低斷裂伸長率是其典型表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