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分布測定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尺寸分布測定:理解顆粒體系的關鍵窗口
引言:微觀尺度的宏觀影響
在自然界和人造材料中,顆粒的尺寸及其分布絕非微不足道的細節。從藥物粉末的溶解速率到顏料的光學性能,從催化劑活性到陶瓷強度,顆粒尺寸分布(PSD)深刻地影響著物質的物理、化學和功能特性。準確測定PSD是材料科學、制藥、化工、環境監測、食品加工等諸多領域進行質量控制、工藝優化和產品研發不可或缺的基礎工作。它為我們理解顆粒體系的復雜行為提供了關鍵的定量依據。
核心概念:定義與意義
- 顆粒尺寸 (Particle Size): 指單個顆粒在特定方向上的線性尺度。對于規則球形顆粒,直徑即為尺寸;對于非球形顆粒,尺寸通常指等效直徑(如等效體積直徑、等效投影面積直徑等)。
- 顆粒尺寸分布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SD): 描述在特定顆粒群體中,不同尺寸顆粒出現的相對頻率或累積頻率。它揭示了顆粒體系的均勻性(單分散)或多樣性(多分散)。
- 關鍵參數:
- D10, D50 (中位徑), D90: 分別代表累積分布達到10%、50%、90%時所對應的顆粒尺寸。D50是最常用的平均粒徑表征值。
- 分布寬度: 如Span值 = (D90 - D10) / D50,用于量化分布的寬窄。Span值越大,分布越寬。
- 重要性: PSD直接關聯到比表面積、堆積密度、流動性、反應活性、溶解性、光學散射、沉降速率、過濾性能等核心性質,是預測和調控材料性能的關鍵參數。
核心測量方法:原理與應用
多種技術可用于測定PSD,各有其優勢、局限性和適用的尺寸范圍:
-
激光衍射法 (Laser Diffraction, LD):
- 原理: 基于夫瑯禾費衍射或米氏散射理論。顆粒群在激光束中通過時,不同尺寸顆粒散射光的角度分布不同。通過檢測散射光強隨角度的變化,利用數學模型反演計算出PSD。
- 優點: 測量速度快(秒級)、動態范圍寬(通常0.02微米 - 2000微米)、重現性好、樣品用量適中、可在線或離線測量。
- 局限: 假設顆粒為球形,對非球形顆粒或高濃度、易團聚樣品的結果解讀需謹慎。需要光學模型(折射率、吸收率)。
- 典型應用: 乳液、懸浮液、噴霧干燥粉末、研磨粉體、水泥、顏料等。
-
動態光散射法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 光子相關光譜法 (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PCS):
- 原理: 基于布朗運動。懸浮液中微小顆粒的隨機運動導致散射光強度隨時間波動。通過分析光強波動的自相關函數,可以計算出顆粒的平均擴散系數,進而通過斯托克斯-愛因斯坦方程得到等效流體力學直徑及分布。
- 優點: 非常適合測量納米至亞微米級顆粒(約0.3納米 - 10微米),尤其擅長分析蛋白質、聚合物膠束、脂質體等生物納米顆粒。樣品制備相對簡單(需稀釋至低濃度)。
- 局限: 對樣品潔凈度要求極高(灰塵干擾大),主要給出平均粒徑和分布寬度(多分散指數PDI),難以精確解析多峰分布。結果受顆粒形狀、溶液粘度影響。
- 典型應用: 蛋白質、核酸、納米藥物載體、膠體、乳液液滴(小尺寸)。
-
靜態光散射法 / 多角度光散射法 (Multi-Angle Light Scattering, MALS):
- 原理: 測量不同角度下的散射光強。根據散射光強與角度的關系(瑞利-甘斯或米氏理論),結合濃度信息(常需聯用濃度檢測器如示差折光RI),可同時獲得絕對分子量、均方根旋轉半徑(表征尺寸和形狀)以及PSD信息。
- 優點: 提供絕對分子量、尺寸及分布信息,對形狀敏感,可分析多峰分布。
- 局限: 通常需與色譜技術(如GPC/SEC)聯用以分離不同尺寸組分,設備復雜昂貴,數據分析相對復雜。
- 典型應用: 高分子聚合物、蛋白質聚集體、大分子復合物的表征。
-
圖像分析法 (Image Analysis):
- 原理: 通過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SEM, TEM)或專用顆粒圖像分析系統獲取顆粒圖像,利用軟件自動識別顆粒邊界并測量其幾何尺寸(如Feret徑、Martin徑、投影面積直徑等),統計大量顆粒得到PSD。
- 優點: 直觀可視,可提供形態學信息(形狀、長徑比、表面紋理),是驗證其他方法結果的“黃金標準”之一,尤其適合非球形顆粒。
- 局限: 制樣要求高(避免顆粒重疊、團聚),統計分析所需顆粒數量大(數千至上萬),測量速度慢,操作者主觀性可能影響結果(閾值設定等),小尺寸顆粒(<1微米)分析困難。
- 典型應用: 磨料、纖維、結晶產品、沉積物分析、大顆粒(>1微米)的精確形態和尺寸統計。
-
沉降法 (Sedimentation):
- 原理: 基于斯托克斯定律。顆粒在重力或離心力場中沉降(或上浮)的速度與其尺寸平方成正比。通過檢測沉降過程中不同深度懸浮液濃度的變化(如X光吸收、光透射)或累積沉降量,計算PSD。
- 重力沉降 (Sedigraph): 適合1微米 - 300微米范圍。
- 離心沉降 (Disk Centrifuge): 可擴展到納米級(約0.01微米)。
- 優點: 原理直接,理論上無需校準,可提供基于等效斯托克斯直徑的分布。
- 局限: 測量時間長(尤其重力沉降),需要知道顆粒密度和介質粘度,對密度接近介質的顆粒或易團聚體系不適用。
- 典型應用: 土壤、礦物粉末、涂料、陶瓷粉末。
-
篩分法 (Sieving):
- 原理: 最傳統的方法。將樣品通過一系列孔徑由大到小疊放的篩網,稱量各級篩網上的截留物質量,計算質量百分數得到PSD。
- 優點: 設備簡單、成本低、操作直觀、結果易于理解、適合大顆粒(>20微米 - 毫米級)。
- 局限: 分辨率有限(由篩網孔徑系列決定),測量時間長,易受顆粒形狀、團聚、靜電、篩網堵塞等因素影響,不適用于粘性或潮濕樣品,小尺寸下限受限。
- 典型應用: 建筑骨料、砂子、農用化學品、粗磨粉末。
-
電感應法 (庫爾特原理, Coulter Principle):
- 原理: 顆粒懸浮在電解液中通過一個小孔。當顆粒通過時,會瞬間改變小孔兩端的電阻(電壓恒定下表現為電流脈沖)。脈沖幅度與顆粒體積成正比,通過計數和測量脈沖可得到基于體積的PSD。
- 優點: 測量基于顆粒體積,不受光學性質、顏色、折射率影響,分辨率高,可計數。
- 局限: 需要導電介質,小孔易堵塞,對樣品濃度有要求(避免多顆粒同時通過),測量范圍受限于小孔尺寸(通常0.4微米 - 1600微米)。
- 典型應用: 血細胞計數、乳液、磨料、工業粉末。
數據處理與結果解讀:從數據到洞見
原始測量數據需要經過處理和轉換才能得到有意義的PSD報告:
- 數據轉換: 不同方法探測到的信號(光強、沉降速度、電阻變化等)需要通過物理模型轉換為粒徑信息。
- 分布表示:
- 頻率分布圖: 直方圖或連續曲線,顯示各粒徑區間顆粒的相對數量(數量、體積或質量基準)。
- 累積分布圖: S形曲線,顯示小于(或大于)某一粒徑的顆粒所占的累積百分比。便于讀取D10, D50, D90等參數。
- 報告基準: 清晰說明結果是基于數量分布、體積分布還是質量分布。不同基準的結果差異可能很大(少量大顆粒在體積/質量分布中占比高)。
- 結果解讀: 結合測量原理理解結果的物理意義(如等效直徑類型),關注關鍵參數(D50, Span)和分布形狀(單峰、多峰)。需考慮方法的局限性和樣品狀態(如分散程度)對結果的影響。
應用領域:無處不在的尺寸控制
PSD測定在眾多工業和研究領域扮演著核心角色:
- 制藥工業: 原料藥和輔料的PSD影響混合均勻性、壓片性能、溶出速率(直接影響生物利用度)、吸入制劑的肺部沉積效率。嚴格控制PSD是確保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關鍵。
- 化工與材料: 催化劑顆粒尺寸決定活性位點暴露和反應效率;顏料和填料PSD影響涂層顏色、遮蓋力、光澤和流變性;陶瓷粉末PSD影響燒結密度和最終強度;電池材料PSD影響電極結構和電化學性能。
- 食品與飲料: 巧克力口感、奶粉速溶性、飲料穩定性、香料風味釋放均與顆粒尺寸密切相關。
- 環境科學: 監測大氣顆粒物(PM2.5, PM10)、水體懸浮物、土壤顆粒組成,評估環境污染程度和生態影響。
- 生物技術與納米技術: 表征納米藥物載體、基因遞送系統、生物大分子、細胞外囊泡等的尺寸,對其生物功能和安全性至關重要。
- 礦業與建材: 控制礦石粉碎粒度、水泥細度、骨料級配,優化選礦效率和材料性能。
技術挑戰與未來方向
盡管技術成熟,PSD測定仍面臨挑戰:
- 樣品代表性: 如何確保分析的少量樣品能代表整個批次?
- 樣品分散: 如何有效且不破壞性地分散團聚顆粒,獲得原生顆粒分布?是許多方法的瓶頸。
- 非球形顆粒: 如何準確測量和表征復雜形狀顆粒的“尺寸”和分布?單一等效直徑難以全面描述。
- 寬分布與多峰分布: 單一技術往往難以精確覆蓋極寬或多峰的PSD,常需聯用技術。
- 高濃度與在線測量: 發展能直接測量高濃度樣品或實現生產線上實時監控的技術需求迫切。
- 標準物質與方法標準化: 需要更完善的標準物質和方法標準,確保不同實驗室、不同技術間結果的可比性。
未來發展趨勢包括更高通量自動化分析、更強大的聯用技術(如LD+DLS)、更齊全的圖像分析算法(AI輔助)、更穩健的在線傳感器以及針對復雜體系(如團聚體、多孔顆粒)的更精準表征方法。
結語:精準測量的基石
顆粒尺寸分布測定是現代工業和科學研究中一項基礎而強大的分析技術。深入理解不同測量方法的原理、優勢與局限,謹慎進行樣品制備和數據處理,是獲得可靠、有意義結果的前提。準確的PSD數據為理解材料行為、優化生產工藝、保障產品質量、推動新產品開發提供了堅實的科學基礎。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解讀顆粒世界的能力將日益增強,從而在更微觀的尺度上實現對物質性能的精準調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