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斑試驗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熱斑試驗:光伏組件可靠性評估的關鍵環節
引言:隱形的能量殺手
在光伏發電系統中,組件通常被視為堅固耐用的單元。然而,一種名為“熱斑效應”的現象卻可能悄然侵蝕其性能和壽命,甚至引發火災風險。熱斑試驗作為光伏組件質量控制和可靠性評估的核心項目,對于保障電站長期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
一、熱斑效應:成因與危害解析
- 成因機理: 當組件中的某個電池片由于內部缺陷(如隱裂、碎片、工藝不良)或外部因素(如局部遮擋、鳥糞、落葉、灰塵堆積)導致其輸出電流低于串聯鏈中其他電池片時,該電池片將從發電狀態轉變為耗能狀態。此時,串聯回路中的電流被迫流過這塊“落后”電池片,電能將以熱能形式在其內部大量耗散,形成局部高溫點,即熱斑。
- 潛在危害:
- 性能衰退: 高溫顯著加速封裝材料(如EVA膠膜)老化、黃變,降低透光率,同時損害電池片本身性能,導致組件整體功率永久性下降。
- 材料損傷: 極端高溫可能導致電池片碎裂、焊帶熔斷、背板鼓包甚至燒穿,造成不可逆的物理損壞。
- 安全隱患: 持續高溫是電氣火災的重要誘因,嚴重威脅電站及周邊環境安全。
- 經濟損耗: 組件更換成本高昂,發電量損失直接影響電站收益。
二、熱斑試驗:標準化的質量閘門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制定的標準(如IEC 61215系列針對地面晶體硅組件,IEC 61730系列針對安全要求)對熱斑試驗有明確規定。該試驗的核心目標是:
- 評估耐受性: 驗證組件在模擬的極端遮擋條件下,其內部電路(特別是旁路二極管)能否有效激活并保護組件,避免因熱斑產生不可接受的溫升。
- 檢驗耐久性: 確認經歷熱斑應力后,組件無明顯損壞(如燒焦、熔融、開裂),電學性能衰減在規定范圍內,絕緣性能仍滿足要求。
- 保障安全性: 確保在最惡劣工況下,組件也不會引發明火或構成觸電等安全風險。
三、試驗方法:模擬與測量的精密結合
標準化的熱斑試驗通常在嚴格的實驗室環境中進行:
- 遮擋模擬: 使用不透明遮擋物(模擬樹葉、鳥糞、積雪等)遮住組件中預先選定的一個或幾個電池片(通常選擇在特定工作電流下發熱最嚴重的電池片)。遮擋比例有嚴格要求(如遮擋單個電池片面積的1/3至2/3)。
- 環境控制: 將組件置于標準測試條件(STC:輻照度1000 W/m², 電池溫度25°C)或更高輻照度(如~1000-1100 W/m²)下。組件需達到熱平衡。
- 溫度監測: 使用高精度紅外熱像儀或貼附在關鍵位置(被遮擋電池片中心及邊緣、旁路二極管、接線盒、背板)的熱電偶,實時監測并記錄溫度變化。被遮擋電池片中心溫度是核心觀測值。
- 電氣加載: 給組件施加接近其短路電流(Isc)或最大功率點電流(Imp)的恒定電流,模擬組件正常工作時的電流應力。
- 持續時長: 試驗通常持續數小時(如5小時),或直到溫度達到穩定狀態(即溫升速率低于設定閾值)。
- 性能與安全檢測: 試驗前后需測量組件的最大功率、絕緣電阻、濕漏電流等關鍵參數,并進行外觀檢查。
關鍵指標: 試驗過程中記錄的最高熱點溫度是核心判定指標之一。標準通常規定該溫度不得超過材料(如EVA、背板)的額定耐溫或一個安全上限值(例如,IEC 61215-2:2021中規定電池溫度不超過120°C,或制造商規定的更高溫度限值)。旁路二極管必須能及時導通分流,防止溫度失控。
四、熱斑效應防范:全鏈條應對策略
- 設計與制造端:
- 嚴格電池片分選: 確保串聯電池片的電學性能(特別是電流)高度匹配,減小失配風險。
- 優化旁路二極管設計: 合理配置二極管數量(通常每18-24片電池配一個)、位置,選用高品質、快速響應的二極管,確保其能在故障電池片反偏壓下及時導通,提供低阻抗旁路通道。
- 提升工藝與材料: 優化焊接工藝減少隱裂,采用耐高溫、抗PID的材料(如POE膠膜)。
- 系統端:
- 精準安裝: 避免支架、線纜等造成組件局部遮擋。保證組件安裝平整,減少積灰、積水導致的遮擋。
- 合理系統設計: 組件串中避免混用不同型號、新舊程度差異大的組件。
- 運維端:
- 定期清潔: 及時清除鳥糞、灰塵、積雪、落葉等遮擋物。某大型光伏電站運維數據顯示,定期清潔可使熱斑發生率降低70%以上。
- 智能巡檢: 利用無人機搭載紅外熱像儀定期進行組件熱斑掃描檢測(紅外成像溫度檢測),是當前最有效的預防性手段。 可在早期發現輕微熱斑隱患。
- 及時更換: 對檢測出的嚴重熱斑組件進行更換。
五、發展趨勢與挑戰
- 更高功率組件: 隨著組件功率密度提升,單位面積熱耗散增加,對熱斑耐受性和散熱設計提出更高要求。
- 新型電池技術: 鈣鈦礦、疊層電池等新型技術的熱斑效應機理、防護措施及測試方法有待深入研究與標準化。
- 智能診斷: 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分析紅外圖像和發電數據,實現熱斑的精準定位、嚴重程度評估和預測性維護。
- 加速老化測試: 開發更能模擬長期戶外實際遮擋工況的加速熱斑老化測試方法。
結語:筑牢安全與效率的基石
熱斑效應是光伏組件潛在的“阿喀琉斯之踵”。標準化的熱斑試驗是識別組件設計缺陷、篩選劣質產品、保障電站安全穩定運行不可或缺的一道關卡。從組件設計制造源頭嚴格把控,到電站選址、安裝、運維全流程精細管理,結合齊全的檢測技術(尤其是紅外熱成像),構建多層次防御體系,方能有效遏制熱斑風險,最大化光伏系統的全生命周期價值與安全。持續的研究與標準更新,也將為應對更高性能和新型技術帶來的挑戰提供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