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滲量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回滲量檢測:評估液體控制能力的關鍵指標
在衛生用品、醫用敷料及類似產品領域,材料的液體管理能力至關重要。其中,“回滲量”是衡量產品在使用狀態下,其吸收層所含液體在壓力作用下反向滲透到接觸面能力的關鍵技術參數。這一指標直接關系到產品的使用舒適度、皮膚干爽度以及潛在的皮膚健康風險。
何謂“回滲量”?
簡而言之,回滲量特指在特定壓力條件下,從已吸收液體的產品(如衛生巾、紙尿褲、傷口敷料等)吸收芯層內,被擠壓出來并反滲到其與皮膚或傷口接觸表面的液體質量。其數值通常以克(g)為單位表示。回滲量越低,表明產品在受壓時鎖住液體、防止反滲的能力越強,用戶或患者感受到的潮濕感和不適感就越低,皮膚的浸漬風險也隨之下降。這是評價產品干爽性和舒適性的核心指標之一。
檢測原理與方法
回滲量檢測模擬實際使用中產品受壓的場景,核心原理是將定量液體加載到樣品吸收芯層,隨后在標準化的恒定壓力下加壓一段時間(通常為特定秒數),測定被壓出并反滲到產品接觸面的液體重量。
標準檢測流程主要包含以下步驟:
- 樣品制備: 選取待測樣品,拆除包裝(若需),置于平整臺面。測試通常在標準溫濕度環境下進行。
- 液體加載:
- 在樣品吸收芯層的特定位置(通常是幾何中心),使用專用加載裝置(如漏斗、注射泵)勻速加入規定量的標準測試液(常用生理鹽水或合成尿液)。
- 加載后需靜置規定時間(如60秒),讓液體充分擴散吸收。
- 施加壓力:
- 在加載位置上方,放置規定直徑和重量的標準圓形承壓板(提供特定壓強,如1.4 kPa, 4.1 kPa等)。
- 啟動計時器,讓承壓板在樣品上保持恒定壓力作用規定時間(如不同標準分別要求60秒、120秒等)。
- 收集與稱量反滲液:
- 加壓時間結束后,立即移開承壓板。
- 迅速且小心地將預先稱重(記為M1)的干燥、低吸水性的多層標準濾紙(通常為數層疊加)放置在樣品加載位置上方的接觸面。
- 立刻在該濾紙上放置另一塊規定尺寸和重量的標準壓塊(提供特定壓強),作用規定時間(如10秒)。
- 計算回滲量:
- 時間到后立即移開壓塊,小心取下濾紙組并迅速稱重(記為M2)。
- 回滲量(g)= M2 - M1 (即濾紙組吸收的反滲液質量)。
該過程要求操作迅速連貫,尤其在移壓和放置濾紙環節,以防止反滲液揮發或擴散影響結果準確性。測試液性質、加載量、加載速度、承壓板壓強、加壓時間、濾紙層數及壓塊壓強等參數均需嚴格遵循相關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檢測的意義與應用價值
回滲量檢測結果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 評價產品性能: 是衡量衛生巾、紙尿褲、護理墊、醫用敷料等產品核心功能(吸收、鎖液、保持干爽)是否達標的關鍵指標。回滲量越低,產品性能通常被認為越優越。
- 保障使用舒適性與健康: 低回滲量意味著皮膚接觸面能保持相對干爽,顯著減少潮濕黏膩感,提升用戶體驗(尤其嬰幼兒、老人或行動不便者)。同時,降低皮膚長時間浸漬在排泄物或滲出液中的風險,有助于預防尿布疹、壓瘡、傷口浸漬等皮膚問題。
- 指導產品開發與改進: 為材料研發工程師提供量化數據,用于評估不同吸收芯體結構(如絨毛漿、SAP高分子)、面層材料、導流層設計的優劣,指導配方優化和工藝改進,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
- 質量控制與市場監管: 是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監控的重要環節,也是市場監督抽查、產品認證(如醫用敷料注冊)檢驗的必檢項目,確保流通產品符合安全和性能標準的要求。
回滲量檢測作為一項科學、客觀的實驗室測試方法,為評價產品的液體控制能力和使用舒適度提供了堅實的量化依據,是優化用戶體驗、保障皮膚健康、推動行業技術發展與質量提升不可或缺的技術評價體系的關鍵環節。其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直接依賴于對標準化操作流程的嚴格遵守。

